第257章 她是火星人(1 / 3)

而取名字還不算他們家最怪的規矩,董家最怪的規矩是不許祭祖。

這和文明祭掃無關,往上數兩代的墓,後輩就不知道在哪了。

他父母從沒帶他去給爺爺奶奶掃過墓,他也不知道爺爺奶奶葬在哪,他爺爺去世的時候他剛一歲,可他奶奶去世的時候,他已經十二了,父母卻沒有帶他去奶奶下葬的地方。

甚至他的父母也隻是下葬時去過一次,之後再沒去過。

這種對已逝祖輩的‘疏遠’,在他們家族中已然養成習慣,或者是多年來潛移默化、以身作則的效果?

反正董三七從兒時的困惑不解,過渡到了成年後的理所當然,他知道家族中一定隱藏著什麼秘密,因為他們並非親情淡薄,他知道父親會時常翻出他滿月時一家人拍的全家福看。

我覺得他有做懸疑電影男主的潛質,奇怪的家族規矩、父母隱藏的秘密、砌在老宅牆裏的神秘盒子,以及銅鑰匙和羊皮地圖,這些元素加起來,怎麼也夠拍一部評分3.9的網絡大電影了。

從他們家老祖宗開始就神神秘秘的,他們從何處遷徙而來,為什麼遷徙,又是如何得知異空間大門位置的?這些壁畫中都沒有體現。

古人建墓,都是量力而行,又有等級限製,根據董家祖先墓的規模和複雜程度來看,他家祖宗既不差錢、也不差人,搞不好是王侯一類的貴人。

老董家留下的謎團太多了,不過我們和董三七隻是萍水相逢,聊聊而已,沒有深入探究的打算。

我問他銅鑰匙是幹嘛用的,是不是開啟石台的,因為蒙麵人是在進入古墓之後才搶走它,所以它應該不是古墓的大門鑰匙。

“我隨便問問,要是涉及什麼秘密,不回答也沒事。”我知道自己現在的樣子給他們造成了很大壓力,迫於這種恐懼與壓力,他們或許會出本想保守的秘密,我雖然想知道其中的原由,卻也不是非知道不可。

“害,其實沒什麼,可能是以訛傳訛吧,我們家裏那些老人都相信家族守護著一件寶物,鑰匙是開裝寶物的箱子的。”董三七無所謂地。

寶物的事董家人都聽過,但據傳聞,家族中出了叛徒,把寶箱鑰匙交給簾時的掌權者,換回一條命。

所以他們家的人全都以為鑰匙讓別人拿去了,他們隻知道鑰匙的樣子和材質。

董三七正在裝修的老宅,是他太太爺蓋的,那會兒還是封建王朝末期,而族人的叛徒,指的是他太爺。

他他們家人也不清鑰匙給誰了,有是汪姓政府、有是蔣姓政府,還有給了偽滿朝廷。

而如今看來,不管給了誰,他太爺給的都是贗品。

可這其中有個問題,假鑰匙開不了寶箱,人家回過頭來,不會找他太爺算賬嗎?

董三七聽了我的發問,搖搖頭:“誰知道咋回事兒,都是瞎傳,反正我爺跟我提過一次,太爺跟什麼人出了趟遠門,就再沒回來。那會兒我爺九歲,大人有事兒也不跟他啊。”

這麼看來,在牆裏藏盒子的人應該是他太爺,而失蹤前,沒向兒子交待任何事,這很正常,因為他太爺可能沒想到自己會失蹤,所以從他爺那代起,他們一家就不知道鑰匙的真相了。

保守秘密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可這樣做的風險也很大,隻要知情者一死,別人很難了解其中隱情,他藏的東西便再難見日了。

路上無聊,聽董三七講他們家的事兒,跟聽評書似的,一個家族若足夠古老,總會流傳下來一些奇聞趣事,但輩兒們聽的時候,隻當是故事聽,極少有人會當真,去求證那故事的真假,而且很多事後輩很難求證。

比如孫女聽爸爸,你爺爺時候曾遇到過鯉魚開口話的奇事,這種事怎麼求證?隻能當個故事聽。

董三七他也一樣,時候聽家族中有寶物,還想著要是能親眼看看就好了,可後來長大了,這些事仿佛隻是網上的大瓜,聽聽就算,和自己無關。

怪不得他追著王大頭他們要鑰匙,原來他早知道鑰匙和古墓無關,是開啟另一個寶箱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