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投石問路(1 / 2)

雖然地球上的科學家們給際空舉行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昂貴葬禮,並且連續三占據了各大媒體新聞頭條,讓大部分人記住了這個為探索外星文明而犧牲的誌願者,但並非所有人都如此認為,尤其是麥隆教授。

他堅信際空依舊活著,隻不過是去了另一個空間,從現在看來這個空間十有八九是個黑洞,光速不能傳出,所以無法從外部看到墜入其中的星際一號和際空,但並不意味著兩者就真正意義上消失。

他的這一觀點,獲得了不少物理學家的支持,為了驗證這一觀點,他們做出一個決定,那就是投石問路計劃。

以此刻的科技水平,人類還無法擺脫光速的製約,光子飛船的速度,自星際一號達到三分之一光速以來,經過百多年的大力改進,目前即將發射的星際十一號也隻達到光速的一半,這還是人類唯一的半光速飛船,這樣的飛船顯然還不具備去調戲黑洞的能力。

黑洞的權威,讓最快的星際飛船也無法靠近索倫之眼,要想將黑洞內部的情況傳遞到洞外顯然不可能,但好在計劃中,麥隆隻是想單純證明際空的狀態是否會發生改變,所以無需得知黑洞內部的詳細情況,具體如何去做,卻非常簡單。

雖然人類孜孜不倦地探索外空,對星際文明充滿幻想,但局限於自身能力不足,所以對每一次的星際旅行都謹慎無比,北落師門方向的慘敗讓大多數科學家對這條航線充滿抵觸,但麥隆畢竟是地球上的星際探索權威科學家,在他的力推之下,星際十一號放棄了原本探索半人馬座的任務,轉而循著星際一號的腳印,向著際空燈塔前進,這一次,是一個新的開始。

同樣,與之前十次星際旅行一樣,飛船中也冷凍著一名誌願者,在以光年為尺度的星際旅行中,未解決超光速技術和人體無損解凍之前,不派遣真正的活人去執行星際探索任務,是所有人的共識。

當前,人類雖然已經達到了半光速,但是,根據極限理論,越接近光速,就越難進一步提升速度,就好比圓周率,化方為圓,等分越高,越難進一步增加邊數,哪怕再強大的計算機,至今也無法得到圓周率的終點,人類用一百四十多年的時間,將星際飛船的速度提升了六分之一倍光速,下一個六分之一,可能就需要兩百年、三百年,完全達到光速,可能需要千年,甚至更久,或者永遠達不到。

至於人體安全冷凍技術,人類倒是發展到了極致,早在幾百年前,就已經能夠無限接近於絕對零度,雖然至今為止,還是無限接近這個法,但運用於人體安全冷凍,已經遠遠足夠。

不過,冷凍容易解凍難,哪怕隻是零度,人呆久了就會凍傷,要想恢複,極其困難,何況是通過這種極限低溫進行冷凍的,任何一個步驟操作不當,就注定成為永久的屍體,所以,有時候人類真的很可愛,也很自以為是,認為自己做不到的外星人一定能做到,卻不知道外星人是否也會這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