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戰火再燃(1 / 2)

國朝初建,千頭萬緒。

大慶殿中,每月旬日舉行的大朝會,剛剛結束,從各地州府彙聚而來的奏章,頃刻之間,就擺滿了趙老二的案牘。這些各地州府主官無權解決或不能解決的問題,此刻都等待他的最終抉擇。

而大朝會更多的是一種儀式性質,代表著帝王勤於朝政,虛心納諫,心懷下,但許多問題,卻無法當場解決。

從各地州府彙集而來的奏章,在政事堂各部主官審閱之後,會根據奏章的內容給出解決辦法。這些奏章中最重要、最緊急或者帝王最關心的問題,就會特意篩選出來,呈送皇帝禦覽。

垂拱殿中,趙匡胤望著分批疊放在案牘之上的幾摞厚厚奏章,心中發出一聲輕輕的感歎:這就是世間至高無上的權利啊!

帝王的權利,其實就是對於各種事務的決策權,有了權利的同時,責任也會隨之而來。而所謂的昏君,無非就是隻想享受賦予帝王的權利,而不想履行帝王的義務。但為了能維持一個王朝的正常運轉,這些帝王就會將這些權利賦予一些大臣。而權利的這種轉移,也就出現了權臣。而這些權臣擁有了事務的決策權,也就等同掌控了國家。

在權利的認知上,趙老二無疑有著非常清醒的認知,要不然也不會出現名傳千古的杯酒釋兵權。

正在享受這種這種權利的趙老二,被一聲奏報,打斷了思緒。

“啟奏陛下,潘將軍遵旨兵發揚州,討伐逆賊李重進,但在泗州一線遇阻,現今戰事已陷入焦灼當中。潘將軍八百裏軍情急報,望朝廷立即派軍增援。”

能用奏章進行奏報的事情,就是再緊急也不會緊急到那裏去,那怕晚了一刻,一個人的腦袋,因此被砍掉,但對帝王來,這也不是什麼大事。

隻有關係到國朝安危、皇族延續的事情,對帝王來,才是最大的事情,能用八百裏加急奏報的事情,無非就是這兩種情況。

回轉心神的趙匡胤,望著站立於殿中,神色焦急的石守信,輕歎一聲道:“潘將軍麾下僅有三萬可戰之兵,在沒有周詳部署的前提下,又加之倉促出戰,首戰難免有所失利。

石卿家,不必急躁。”

“陛下,一旦戰事不順,恐澤州舊事重演。”石守信語帶急躁的道。澤州之戰,巨大的傷亡,令石守信每每想起,都會心頭滴血。

“京師禁軍,何時能整軍完備?”趙匡胤沉吟一下道。

“回稟陛下,京師禁軍損兵折半,要想滿編,無三月時間,恐難完成,而要恢複此前軍力,更需年餘。”石守信沉聲道。

京師禁軍之所以能保住這半數兵力,那還都是聞的功勞,要不是有聞主持傷兵營,石守信都不敢想象傷兵營最後能有幾人得以存活。

“看來短時之內,京師禁軍是無法參戰了。”趙匡胤微微皺眉道。

“陛下,京師禁軍此次也不適宜參戰,如今我朝新建,想要威壓各路勢力,使其沒有異動,沒有一支能隨時調動的軍隊,是萬萬不可的。”石守信諫言道。

聽完石守信的諫言,趙匡胤望向懸掛在垂拱殿左側的大宋堪輿圖,深思不語。

北有遼國、北漢,河間重鎮,需派兵防守。

南有蜀國、南漢,黔州府地,需派兵巡守。

東有唐國、吳越,江陵阡陌,需派兵援守。

西有回鶻、吐蕃,京兆邊陲,需派兵鎮守。

處於四戰之地的大宋,如今處處需要兵力,防備戰亂的隨時發生,不但要防止外部勢力的入侵,更要防止內部將領的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