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帝王術(1 / 2)

揚州府衙中,觥籌交錯的宴席,業已結束,整個府衙重歸寧靜,隻餘長明火燭,灼灼燃燒。

回到後衙院的趙匡胤,抬首望著夜空中的半彎明月,靜靜凝思。

“陛下連日操勞,若無事,還請早些歇息,保重龍體為要。”跟隨而來的石守信與王申琦見趙匡胤站在院中一直靜默不語,互相對望一眼,頷首示意之後,王申琦當即出言提醒道。

“王卿家,不必憂心,些許操勞,還累不垮朕。”趙匡胤微微一笑道。

“陛下可是心中有事難以決斷?”王申琦詢問道。

趙匡胤收回望月的目光,走到院中的一處石凳上坐定,才向身後跟隨而來的石守信與王申琦道:“是啊,兩位卿家,對於李唐有何看法?”

“陛下莫非是想攻打李唐?”王申琦看了一眼同樣一臉驚異的石守信,然後鄭重的問道。

“朕今日見到李唐使者,才豁然想起揚州此地距李唐京師南昌,隻有一水之隔,若我軍攜大勝之威,渡江攻伐,也許可一鼓而下。

朕現在就是想聽聽兩位卿家對此有何看法。”趙匡胤解一下道。

王申琦微一思索,出言道:“近年來李唐因前周對其不斷攻伐,國力已日漸衰落,國主李雖值壯年,但卻常年抱病臥床,因此國中大事宜,決策緩慢,弊政累積之下,已成日暮西山之勢。”

趙匡胤微微頭道:“石卿家,你呢,有何看法?”

“王將軍所言,句句珠璣,微臣十分認同。在微臣看來,李唐國力衰落已成定局,其國主李更是久病難治,大行之期不遠,後繼之人,若無明主上位,國朝傾覆,隻在旦夕之間。”石守信回道。

趙匡胤輕笑道:“兩位卿家,均言之有理,可是我們不能將希望寄放在李唐的自毀長城之上。兩位卿家認為李唐接下來的繼任者會是何人?”

“李唐國主李,雖育有十子,但多數已夭折,現在按長幼排序,六子李煜極有可能登位。”王申琦分析道。

“王卿家所言不錯,六子李煜極有可能是下一任李唐國主。”趙匡胤頭道。

“李煜其人,素有才名,一旦登基,將會對我朝非常不利。”石守信皺眉道。

“是啊,石卿家,可有良策?”趙匡胤微笑道。

“陛下,您今日在宴席之上,不是提出要兩國之間進行聯姻嗎?”石守信疑惑道。

趙匡胤輕笑道:“不錯,這還要多謝聞爵的無雙詩詞,才給了朕一個絕妙的啟發。”

“陛下可是打算利用聯姻來製約李唐的發展?”石守信詢問道。

趙匡胤輕歎一聲道:“我朝創建不足年餘,卻已連續經兩次大戰,從各方麵而言,都不易再發動一場滅國之戰。可李唐換主在即,若下一任國主,如石卿所言,是一位明主繼位,那將對我朝極為不利。

縱觀李唐繼位人選,無非三人而已,無論其才華還是順位,太子李煜繼位可能性都為最高。

既然我朝現今無力出兵,用聯姻的手段製約李煜登位,也不失為一件上策。”

“陛下,既然聯姻,為何選中聞爵?”石守信疑惑道。

“選用聞爵,可謂一箭數雕之計。”趙匡胤語氣莫測高深的道。

“能否請陛下明示?”對於趙匡胤口中的一箭數雕,石守信是一雕都沒有領悟。

趙匡胤輕歎道:“兩國聯姻,合適之人最難選擇,而我朝無合適皇子來進行此次聯姻,若是朕親來,便有違法理,就算勉強促成,也不會對李煜形成實質上的打擊,但選中聞爵就不同了,須知周宗之女,周薔已經嫁與李煜,若是李唐答應此次聯姻,李煜名譽就會盡失,要想再如願登基,就會困難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