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二章 讀書的前景(1 / 2)

“先賢司馬遷曾有言:下熙熙,皆為利來,下攘攘,皆為利往。既然這權利是一種利,這名聲是一種利,這美色是一種利,同樣這金錢當然也就是一種利,既然都是為利,便無分高下。

我們不能因為追求的是名聲,便吹捧,追求的金錢,便鄙夷。其實在子看來,追求金錢反而要比追求名聲、權利、美色,更加值得讚揚。

畢竟大地大,肚皮最大,既然生而為人,就當擔負責任。沒有錢財,我們如何養家糊口,以盡人子的責任。沒有錢財,我們如何繳納賦稅,去支援國家建設。

先聖孟子也有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下。可見貧窮是無法實現我們人生理想的,隻有富裕之後,我們才能心懷下。

就連我們的先哲對於金錢都沒有任何的輕視鄙夷之心,我們這些後人,又為何要故作清高?

自從我們的祖先倉頡造字起,便有利益二字,既然是有利的事情,必然會伴隨著益處。

顏師,若想我族文華複興,必須要讓百姓認識到,知識可以改變命運,而錢財雖俗,卻是見效最快的。”

見顏文廷對於金錢似乎非常的不屑一顧,聞隻得剖開了揉碎了仔細去進行闡述。沒有經曆過後世那種商業社會,便不會明白金錢的力量是何其的強大。

“聞爵所言,請恕老夫不能苟同,孔聖曾稱讚其先祖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在回也!

在老夫看來,學問一途當修其心,方為根本。”顏文廷搖頭道。

“”

在聞看來,顏文廷就是一個老頑固,百姓們都快吃不上飯了。誰還有心情去做學問。

而在顏文廷看來,聞這種利字當頭,便可所向披靡的觀點,簡直就是一種邪魔歪道。

學術之爭,便是如此,這種爭論,根本就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個明白的。聞也不打算白費口舌。

“顏師,既然您今日來子這裏做客,不如就讓子帶您四處走走?也見一見子治理封地的成果如何?”無謂的口舌之爭,當然不如用事實來話,聞建議道。

顏文廷欣然道:“也好,老夫也曾聽聞,聞爵隻是用了半年時間,便讓管樓村徹底的脫胎換骨,今日也正好可以讓老夫一睹為快。”

聞笑道:“顏師,請!”

經過半年多的治理,任誰也已經無法想象半年之前的管樓村到底是一個何種的模樣。

顏文廷見識過很多的村莊,尤其是在這亂世之下的村莊,無不顯示出一種頹廢與破敗之感。

可是管樓村給他的感覺很不一樣,走在幹淨整潔的巷道上,清風吹拂著從池塘帶來的水汽,令人頗有心曠神怡之感。

尤其是這裏的村民們,給他一種不來的感覺,雖然神色之間看似也有些頹廢,但卻並非是那種心若死灰。隻是帶有一種懊惱的感覺,可正是這種感覺,才讓顏文廷知道他們心中存有希望與憧憬。

“聞爵,這些村民似乎有心事呀?”顏文廷帶著疑惑向聞求證道。

“都是自找的。”起這個就來氣,聞沒好氣的道。

“此地即是聞爵所轄,便是聞爵之民,難道聞爵也不能為其解憂?”

聞歎氣道:“不是子不想盡力,隻是此事超出了子的能力。”

將事情與顏文廷仔細一,連顏文廷都驚訝了,他家中就是負責著史的。自從有史載起,他就從來沒有聽過食物多了,居然也會成為一種危害。

“這這可如何是好?”顏文廷嘴角微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