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六章 無法施行的仁術(1 / 2)

入冬前遠行,在古代是有效規避疫病的一種有效手段。隻要能在第一場雪落下前,到達目的地,就可以減少許多危險。

春日萬物勃發,同時也是疫病的高發期,夏秋雨水眾多,非常有利於疫病的傳播。隻有冬日寒寂,疫病藏末,可冰雪之下,道路難行。

所以入冬前的這段時間,就成了人們出行的黃金時期,尤其是對於年老體弱的人來。

畢竟在古代,千裏出行最大的敵人,就是因水土不服引發的各類疾疫。

周青山走了,而且準備深入敵穴,出生入死,聞起航反倒是沒有太多感覺。而梅老頭的離去,卻讓聞起航有些不舍。雖沒有血緣親情,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沒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坐陣家中,就總感覺心頭有些浮躁,令人莫名發慌。

尤其是杜太後這位本應在今年駕鶴西去的老太太,安然過完了六十大壽,這讓聞起航在喜悅的同時,也難免有些慌亂。

杜老太太活著,就證明曆史還是可以改變一下下的。可若曆史改變了,就無法再掌握曆史的走向,沒有了這樣的先知先覺,想要在這危險四溢的古代安然生活,其難度係數怕是要直線上升。

趙光義還會不會兄終弟及登上皇位,趙廷美的造反萬一成功了呢!

到了聞起航這樣的位置,站隊是很重要的,一旦錯了,就會是萬劫不複的下場。

升鬥民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官府隨便一個征發勞役的命令,就可能令普通百姓全家遭難。

好不容易奮鬥到了達官顯貴的位置,結果還是掌控不了自身的命運。

這讓聞起航心中煩躁不已。

在後世,就算是蛋民,也可以無視一縣之長,那怕是無視最高首長也沒有關係。隻要不打算仕途上進,至少可以保證性命無憂。

可在這古代,那當真是破家的縣令,滅門的府尹。若得罪了達官顯貴,那基本上算是沒有活路了。

白衣傲王侯,那都是屬於傳中的話本故事。

收拾心情,律典的編撰,還是要抓緊,現在得罪誰,都不能得罪趙老二。

畢竟他還要在皇位上待十多年。本想將律典的編撰,拖個三五年,現在看來,今年就必須要結束這個工作。

宋代的科舉,從詩賦取士到經義取士,從一年一考到三年一考,從秋闈改成春闈,從進士科增加到諸科。就算科舉製度不斷的改變,可唯一的不變就是教材要首先下發。

不然學子們沒有學過,又如何去考。

明年大考要增加明法科,律典作為標準教材,就必須首先要確認。

好在曆史上竇儀負責編撰的《宋刑統》隻用了半年時間,就編撰完成了。現在又被聞起航拖了一年,想來應該沒有大問題才是,不過還是要確認一下。

“竇官人,律典編的如何了?”大理寺中聞起航正在視察工作。

“回聞爵,刑法的編撰已經算是完成了。隻是有關商法這一部分,下官也沒有這方麵的經驗,所以進度有些遲緩。”竇儀如實回道。

“差不多就行了,律典前可以加上幾個字,就叫做試行法案,也就可以勉強交差了。”聞起航無所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