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蔡仍投靠蔡家的福利,他能走那些沒有背景的人所不能走的捷徑。
不過——
聽了蔡絛的詢問,蔡仍臉上並沒有喜悅之色,相反還眉頭緊鎖,就像是遇到了什麼煩心事一般。
蔡絛見此,問道:“六弟可是對三兄的這個安排不滿意?”
蔡仍微微搖了搖頭,似是在“我沒有不滿意”,又好似在“我是不滿意”。
通過這段時間的相處,蔡絛是真將蔡仍當成了他的知己,所以,見蔡仍似乎是不想幹殿中侍禦史或是知縣,他直言不諱的道:“六弟,你有什麼想法盡管跟我,我與三兄是同胞兄弟,你不方便的,我可以替你去,你不用擔心。”
蔡翛和蔡絛是同父同母的同胞兄弟,因此,蔡絛敢打這個包票。
同時,這也明了,蔡絛是真是拿蔡仍當至交好友。
蔡絛都出這樣的話了,蔡仍也就不再遮遮掩掩了,他道:“三兄的好意,弟感激不盡,可四兄你有所不知,弟其實誌不在文,而在武,弟畢生所願是當一個將軍,為國征戰沙場。”
“什麼?”蔡絛以為他聽錯了。
趙匡胤上台後,總結了唐朝覆亡的教訓,認為應當削弱地方軍事長官的實力,因而通過著名的“杯酒釋兵權”等手段,剝奪了石守信等開國將領的軍事指揮權,然後便開始大傾向性的重文抑武。
結果,在有宋一朝,尤其是北宋時期,文人的地位被大大拔高,而武人則被視為低人一等,位高者如名將曹彬,在路上遇到士大夫,都要引車回避,給對方讓路,通常隻有那些罪犯、潑皮、地痞才會去從軍,良家子弟向來是不屑去參軍的。
更何況,蔡仍剛剛才進士及第,正可謂是前途似錦,就更沒有理由去參軍了!
因此,聽蔡仍自己想當將軍,蔡絛才有這麼大的反應。
蔡仍立地北望,道:“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不願負此生!”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不願負此生!不願負此生,不願負此生……好詩!好詩!真是一等一的好詩!”蔡絛品了一會蔡仍的詩之後,由衷的讚道。
與此同時,蔡仍“借詩詠誌”,也讓蔡絛明白了蔡仍的誌向,他道:“六弟你這首詩讓為兄都恨不得去那塞外邊關與胡人征戰沙場啊!”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不願負此生!”
又品了品蔡仍的詩,蔡絛有些惋惜道:“隻是可惜了六弟你的才學,如果不是你外公王相公改了科舉製度不考詩賦,你指定是今科的頭名!”
蔡仍並無留戀道:“詩賦強不了國,我還是喜歡為國征戰沙場,此生致力馬革裹屍,而且,我覺得……咱們蔡家也需要一位將軍。”
蔡絛聽罷,心中一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