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五個都頭(2 / 3)

史上的牛皋並沒有“笑死牛皋,氣死兀術”與金兀術同歸於盡,而是被秦檜毒死的——秦檜殺害嶽飛後,牛皋對嶽飛冤死忿忿不平,又堅決反對宋金議和力主北上恢複中原,屢屢得罪秦檜,於是,秦檜密令田師中,以宴請各路大將為名,用毒酒將牛皋害死。

牛皋臨死前悲憤地:“牛皋年六十一歲,官至侍從,已經足夠了,所恨的就是南北通和,使我不能馬革裹屍而死,而死在屋簷下而已!”

將軍氣節高千古,震世英風伴鄂王。嶺上雲霞增慷慨,洞中風雨起淒涼。淚渾野草生紅藥,骨瘞青山化鳳凰。老檜至今遺恨在,裹屍何必向疆場。

這牛皋可是絲毫不弱於張憲、王德的統兵大將。

而且,牛皋人也忠義。

試問,蔡仍如何能不對牛皋另眼相待?

至於王勝,名氣雖然不如牛皋、張憲、甚至王德大,但他的能力和人品絲毫都不輸牛皋、張憲、王德。

人人都知嶽家將,卻不知還有韓家將。

嶽家將裏有牛皋、張憲,韓家將裏也有王勝、解元。

王勝在韓家軍裏的地位幾乎就等同於張憲在嶽家軍裏的地位。

曆史上的王勝,綽號“黑龍”,他是韓家軍裏資格第二老的將領,他隨韓世忠南征北戰,打了很多大仗,可謂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而且,王勝不僅作戰勇敢,為人也正直,他攻下海州後,對百姓秋毫無犯,得到了百姓的高度讚揚。

更關鍵的是,王勝此人是有名的忠義——跟張憲一樣忠義。

紹興十年,趙構禦筆親授和州防禦使趙璩(趙構的養子)節鉞,封吳國公。趙鼎反對,稱趙瑗(也是趙構的養生,即後來的宋孝宗)所封的建國公是國,而趙璩所封的卻是大國,主張給趙瑗建節,或封一等國,以安人心。趙構:“都是孩兒,且與放行。”但最後在趙鼎等人的堅持下,趙構不得不收回封趙璩為吳國公的成命。

秦檜抓住這個機會進讒言:“趙鼎欲立皇子,這等於是陛下終身都不會再有兒子。應該等到陛下有親生兒子之後再立儲君。”

秦檜又指使王次翁散步謠言:趙鼎想讓趙構立太子。

可以,秦檜看得很準,趙構的軟肋就是不能生育,當時最恨的就是別人提議立太子一事(嶽飛也犯了趙構的這個忌諱)。

果然,很快趙鼎便被貶到興化軍,不久,就流放到潮州,再後來,在秦檜的逼迫下,趙鼎絕食而死。

趙鼎離開朝堂之後,秦檜掌權。

在秦檜的規勸下,趙構不顧自己的母親、皇後、五個女兒被金人擄走、在金國百般受辱,而選擇跟金人議和。

當時,韓世忠率軍包圍了被金軍占領的淮陽,在泇口鎮擊敗了來援的金軍,同時,韓世忠又派部將解元、劉寶分別在潭城、千秋湖擊破金軍。

形勢如此之好,韓世忠準備擴大隊伍、規劃進取,甚至是想一舉打過黃河直搗黃龍。

可也就在這時,韓世忠的軍旅生涯卻戛然而止。

趙構、秦檜等人想跟金國議和,麵臨幾個難題,也就是當時的“幾大軍閥”張俊、韓世忠、嶽飛、吳玠、劉錡、楊沂中等人,其中又以當時兵權最重的張俊、韓世忠、嶽飛為首——當時,韓世忠、嶽飛、吳玠等軍方的人,大多都是主戰的,如果不解除他們手中的兵權,議和一事,根本就得不到真正的實施,得直白一點,趙構怕他自己一意孤行之後,韓世忠、嶽飛等人會領兵造反。

(吳玠收守蜀中,蜀破則南宋必亡,加上吳玠為人軟硬不吃不好對付,趙構、秦檜等人謀劃了很久,最終也沒敢動吳玠,而是在吳玠死後,才將蜀中的兵權一分為三、又實施了不少防範措施。)

於是乎,趙構、秦檜等人開始謀劃收回張俊、韓世忠、嶽飛等人手中的兵權。

不久後,趙構升張俊與韓世忠為樞密使、嶽飛為樞密副使。

張俊揣摩趙構的心意,猜到趙構此舉是想收回他們手中的兵權,於是首請納宣撫司的兵權,趙構、秦檜等人乘勢罷三宣撫司(韓世忠、張俊、嶽飛相繼出任宣撫使、副使,為長江中下遊三大軍區的統帥,世稱“三宣撫司”。),也收韓世忠、嶽飛的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