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觀西北禁軍,即童貫口中的西軍。
也許放在曆史上,西軍的戰績並不怎麼樣。
但是在北宋,西軍可以是宋王朝的頂梁柱,撐起了北宋的國防,尤其是北宋後期。
西軍主要分府州折家,麟州楊家,青澗城種家,等等,他們能苦鬥,敢犧牲,冠絕下,下聞名,而且世代相承,與“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普通宋軍比戰力確實要高出很多。
陝西四路從大範老子範雍開始經營起,強兵之名,已垂近百年,西軍除四路正軍,其他不管蕃兵,強壯,弓箭社,與西夏、青唐諸羌糾纏百年,是一支敢於深入瀚海戈壁千餘裏做野戰為大宋開疆拓土的軍隊!
陝西諸路,一家數代都為西軍效力,男子活不過三十,一堆寡婦同處而居的景象,比比皆是。
這樣的軍隊,自然有其驕傲和傳統,秦隴之士,漢風唐韻重義輕生並不稍減。
史家對於王安石變法的內容頗多爭議,然而有一點卻是不容否認的,王安石變法的最大成就不在經濟和政治上,卻在軍事上。
從王安石變法開始,宋朝軍事改革特別是西北地區的軍事改革就成為了變法的重點,從某種意義上,宋朝西北軍鎮是王安石變法的“特區”,西北軍隊擁有了獨立的指揮權與統兵權,士兵的作戰素質和將領素質也隨著變法的深入而日益提高,終於漸漸扭轉了宋朝在宋夏戰爭裏的被動局麵,並為宋朝打造出一支難得的精銳之師。
這支北宋後期唯一有戰鬥力的精銳之師,世代居於地處四戰之地的故鄉,北宋依靠他們常年進行著對西夏的戰爭,戰力高漲,實戰經驗遠勝中央和河北兩支禁軍,而且戰果斐然。
作為這支精銳之師的掌控者,童貫完全有資格鄙視中央禁軍和河北禁軍的。
王黼也清楚,中央禁軍和河北禁軍遠遠無法跟西軍相比,因此他順著童貫的話道:“太傅所言極是,若非趕上收複燕雲在即,隻需西軍派一支偏師去五馬山就能剿滅這夥叛匪,隻可惜正好趕在了這個當口,所以咱們不忍則亂大謀,不妨先招安了這夥叛匪,等大事既定,再慢慢炮製他們也不遲。”
童貫也不是不懂大局的人,而且收複燕雲一事就是他最先提出的,這也是他此生最大的政治抱負,因此,他自然不能因失大,他隻是看不起中央禁軍和河北禁軍的戰力罷了,現在,王黼已經給他台階了,他也就坡下驢道:“少保此言不錯,開戰在即,卻不宜節外生枝,而且這夥叛匪所在之位置離邊界並不算遠,若是讓他們作出什麼妖來,那的確有可能會壞到咱們大宋的百年大計。”
(就在不久前,趙佶正式下詔,任命王黼為少保、太宰兼門下侍郎,王黼正式成為宰相。趙佶還賜給王黼一座豪華住宅,坐落在西城汴河北岸,環境幽雅,風光秀美。王黼新宅中所需各種用品,無論大,都是由開封府尹用公款給他辦理的。喬遷新禧之日,趙佶令宮廷教坊樂隊去給王黼搬家奏樂,車隊浩浩蕩蕩前進,京城百姓都夾道觀看,轟動一時。也是自那時起,蔡京的時代徹底結束,現在已是王黼的時代了。)
見自己的兩位重臣全都同意招安宋江義軍,趙佶道:“那就招安吧。”
沉吟了一下,趙佶又道:“隻是,黃潛善、梁方平他們想讓蔡仍去招安,這妥當嗎?蔡仍才多大?”
王黼道:“官家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這蔡仍雖然年輕,卻是生善戰之將,這夥叛匪有一半是被他剿滅的,因此,唯有他去招安,才能震懾住這些膽大包的叛匪。”
趙佶詫異道:“蔡仍這麼能打嗎?”
童貫也道:“臣特意看過蔡仍打過的幾場戰役,打得不錯,尤其是張良山一戰,他打得很巧也很好,的確是一個懂兵之人,至少是中央和河北兩軍中少有的能戰之將。”
頓了頓,童貫又道:“去招安之人得是蔡仍這種能戰之將,這才有威懾力,才不會讓叛匪覷了朝廷,至於年紀輕嘛,也不算什麼,西軍當中有太多太多十七八甚至是十五六就成名的猛將,也無人敢覷他們,戰場上永遠都是用戰績來話的。”
站在一旁始終沒有吭聲的梁師成,看了童貫一眼,心道:“這隻老狐狸怎麼會為蔡仍話?難道……他想捧殺蔡仍這個很有潛力的中央禁軍將領?”
趙佶不是梁師成,不會去想童貫有捧殺蔡仍意思,見王黼和童貫都讚成讓蔡仍去招安,他也就沒多想直接同意了梁方平的奏請由蔡仍去招安宋江義軍……
……
……
求收藏,求推薦票,求加書單,求新書投資,求幫忙推廣一下,求求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