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楊沂中就取代了被外放的張俊,替趙構掌管趙構的親軍。
楊沂中執掌趙構的親軍之後,不僅出色的完成了保衛工作,還經常協助其他將領與偽齊、金兵作戰。
後來,對武官充滿懷疑的趙構,竟破荒的將三衙(殿前司、步軍司、馬軍司)全部交給楊沂中掌管,顯示出趙構對楊沂中的高度信任。
金人敗盟後,楊沂中參與了著名的柘皋之戰,以長斧兵大破兀術的精銳騎兵。
(但之後因為張俊貪功,在進軍濠州的時候中了金兵埋伏,楊沂中指揮失當,宋軍大敗。班師回朝後,趙構以柘皋之功抵濠州之敗,依然給楊沂中加官進爵。)
楊沂中的戰略偏於保守,比較注重防守,但戰鬥中往往身先士卒,表現十分勇猛。
曆史上的楊沂中,曾多次製止同僚的殺俘行為,而此一行為在南宋將領中相當普遍,包括大名鼎鼎的韓世忠。
曆史上的楊沂中,並不讚成割地求和的外交方針,曾強烈反對割讓戰略要地和尚原,並希望在金國“還舊壤,損歲幣,複白溝之界”的基礎上與其談判。
曆史上的楊沂中,非常愛才,曾維護李顯忠、董先等將領。
曆史上的楊沂中一生當中打過大大幾百仗,除了極個別的幾場,他幾乎就沒輸過,後來,南宋的名將、能打之將,在趙構和秦檜的迫害下,死的死,老的老,荒廢的荒廢,楊沂中再度出山,憑借著其豐富的作戰經驗屢次救了南宋挽回危局。
曆史上的楊沂中,最大的爭議是,他是嶽雲、張憲的監斬官,本人又是張俊的愛將,與趙構的關係很好,因此很多人懷疑陷害嶽飛一事他也有參與。
拋開這個爭議不,隻身為將領、隻身為臣子,楊沂中是非常合格的。
如果讓蔡仍給楊沂中一個綜合評價,蔡仍認為楊沂中的能力僅次於嶽韓吳劉,與吳璘、王彥相當,比同期的其他將領都強,包括張憲、牛皋、王德、王勝、翟興、翟慶,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大才。
張俊在曆史上的口碑不好,甚至是在嶽飛墳前跪了上千年,因為他曾是害死嶽飛的人之一。
但有一些事,是不能否認的。
那就是,張俊其實還是很能打的,尤其是剛出道的時候。
張俊是從西軍中走出來的,與西夏人作戰過,參加過仁多泉大戰,因為作戰勇敢而立下過大功。
後來,張俊離開了西軍,開始在河北剿匪,也就是剿宋江等河北義軍。
曆史上。
靖康元年,種師中全軍覆沒於榆次,張俊率所部數百人力戰突圍,而且,他們且戰且退,斬殺追兵五百餘人,聲名大震,嶄露頭角。
不久,名聲初顯的張俊就攀上了趙構這棵大樹,成了趙構的貼身親衛。
張俊保護趙構算的上是盡心盡力,政治上也比較聰明,有“勸進”大功,很快就成為趙構親信。
後來,趙構不想抵抗,隻想逃跑,導致跟隨趙構的軍隊有嘩變的跡象,是張俊及時出手,果斷將主謀一一處理掉,才保證了趙構順利南逃登基為帝。
之後,張俊隨同趙構南下,在江南剿匪,由於表現不錯,官升的飛快。
苗劉兵變,張俊堅定的站在了趙構一邊,協助韓世忠平定了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