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山環衛飛鳥翔集,鬆濤林海佳氣蔥鬱。
十二匹馬,六人,兩行大雁、一杆“招安”大旗,蔡仍一行多少有些“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的意思。
可蔡仍卻沒有把此行當作是自己人生的終點,而是當作自己帝王之路的一次曆練。
一邊走、蔡仍一邊對同行的嶽飛等人:“戰場上的勝負,主要取決於軍隊的戰鬥力和將領的指揮才能,而不在於主將的匹夫之勇。《孫子兵法》,為將者須具備智、信、仁、勇、嚴五項基本素質,其中並無“力大”、“能打”等要求。白起不見得武藝高強,也能把四十萬趙軍“盡坑之”。韓信怯於私鬥,甘受胯下之辱,日後卻助劉邦打下了漢家下。至於衛青、周瑜、李靖輩,均非好勇鬥狠之人,卻絲毫不負古之名將的美名。我希望你們幾個有朝一日都能成為白起、韓信、衛青他們那樣的名將。”
者無心,聽者有意。
燕青、張俊、楊沂中三人一聽蔡仍希望他們成為白起、韓信、衛青他們那樣的名將,不約而同想到:“我們成為白起、韓信、衛青他們那樣的名將,那將軍將成為什麼?”
就在燕青等人想要細想的時候,前麵樹林裏突然銅鈴作響,隨即跑出來了十四五個伏路的士卒來。
燕青見狀,上前道:“我乃燕青,特引金吾軍蔡仍將軍來招安,你等速去通報。”
燕青乃是宋江義軍三十六頭領之一,平時又喜歡與人交往,因此宋江義軍中的人差不多都認識他。
所以,見燕青站出來話,那些準備先擒下蔡仍等人的士卒,立即裹步不前不知如何是好了。
燕青又道:“此事你們決定不了,速去奏稟宋江哥哥,他自有主張。”
士卒們一想也是,便立即派人回去稟報。
過了大約一個時辰,一個員外打扮的人才帶著百十人下山。
那人離蔡仍等人還有一段不短的距離,燕青就聲對蔡仍:“來人是柴進,綽號“旋風”,據他自己,他是後周皇族柴氏的後裔,一般負責迎來送往,武藝一般……”
話間,柴進就來到了眾人近前。
柴進抱拳拱手道:“不知蔡將軍駕到,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蔡仍笑著還禮道:“聽燕青,閣下是後周皇族,失敬失敬!”
柴進擺擺手道:“提那陳年往事何用,趙氏欺我柴氏孤兒寡母,奪我柴氏江山,此仇不共戴。”
蔡仍心道:“明知我是來招安的,還跟我他跟趙氏不共戴,看來這安不好招啊,如此,就不能用常規的招安辦法了。”
蔡仍笑容不變道:“萬事由莫苦求,子孫綿遠褔悠悠。飲三杯酒休胡亂,得一帆風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幾時休。冤家宜解不宜結,各自回頭看後頭。”
柴進一聽,暗道:“聽蔡仍是今科第四名,如今看來,傳言不虛,竟然出口成詩,厲害!厲害!”
旋即,柴進又有些不解:“蔡仍有如此文才,為何好端端的文官大老爺不當,卻要來與丘八為伍、與我等為敵?”
柴進到底不是一個強勢之人,被蔡仍的詩折服了以後,他並沒有繼續咄咄逼人,也沒有繼續暗示蔡仍:“你與我們之間仇深似海,咱們之間不共戴。”,而是開始跟燕青談起燕青投降後的事。
燕青也隨口問了問柴進他們這邊的事。
柴進並沒有絕口不談,而是選擇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事跟燕青了。
看得出來,燕青和柴進的關係不錯,至少柴進並沒有因為燕青投降而不理燕青。
在柴進的帶領下,蔡仍一行人穿過層層關卡來到了五馬山上。
傳,當年劉秀被王莽追殺,走投無路,靠著從此山中走出的五匹白馬獲救,之後五馬化為五匹石馬,即為五馬山名稱的由來。
還有一傳,從前此山上有五匹石馬,它們在夜間變成真馬下山偷吃農田裏的麥幼苗,被發現後打斷一匹石馬的頭而得名。
一進入山頂的朝寨,蔡仍等人就看見門前有兩列手持刀斧的宋江義軍士卒站在路兩旁。
燕青替蔡仍問柴進:“此是何意?”
柴進卻沒再跟燕青對話,而是直接衝蔡仍道:“蔡將軍需得走過這刀斧林才能進入山寨。”
隨著柴進的話音一落,宋江義軍的士卒們同時舉起他們手中的刀斧,並將刀尖斧刃對準路中間。
燕青見狀,跟柴進爭道:“這豈是待客之道,你們可千萬別將唯一的活命機會給弄丟了!”
柴進有些詫異,他沒想到燕青會投降得這麼徹底,在此之前他還以為燕青是身在操營心在漢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