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秋後算賬(求訂閱!)(1 / 2)

“參謀”這個詞並不是後世才有的。

事實上,唐朝後期就已經有“參謀”這個詞了——參謀是唐後期節度使幕僚之一,掌參預謀畫。南製置大使與督視軍馬屬官。遼北麵行軍官行樞密院亦有此官。

當然了,“參謀”真正具有後世參謀的意思,還得等到清末民初。

清末改革兵製,建立新軍,軍、鎮(師)設此官,掌軍訓及謀劃等事,軍的幕僚長稱總參謀官,鎮的幕僚長稱正參謀官,以下分別為一、二三等參謀官。

民國軍隊及軍事機關亦置參謀,幕僚長稱參謀長。

現在,參謀還隻是不入流的官,幕僚中的一種,並且是級別比較低的一種。

但這沒關係,因為職名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此職的職權是什麼。

蔡仍給朱伯良簡單了一下自己“發明”的參謀製。

當然了,蔡仍不可能將犯忌諱的跟朱伯良,他隻是一些自己的參謀與幕僚的不同。

像:參謀的核心職責,是把戰爭指揮者的戰略意圖分解為一係列可執行的戰術任務,為此參謀甚至要下放到指揮(營)一級。而幕僚大多情況下就隻能在統帥部,隻能在雇傭他們的某一個將領身邊。

像:參謀製下不僅情報收集和情報分析理效率和更精確,情報的客觀性也大大增加了,而且參謀和其他後世現代職業一樣進行了理性化,職業化,標準化,專業化。而幕僚,能力參差不一,編製不清晰,責任不清晰,跟將軍的關係也在有個人色彩。

像:參謀和將領是沒有人身依附關係的,任命,晉升,處罰,薪金,等等,從理論上,兩者都沒有關係,(現在參謀由蔡仍來任命、晉升、處罰、發薪金,將來參謀由蔡仍所建的國家任命、晉升、處罰、發薪金),而且,參謀的職位和責任、權力是相一致的。而幕僚則完全不是這樣,私人任用,職責含糊,待遇不明確,幕僚完全靠他們所依附的將領生存和行使權力,簡單來,幕僚就是他們所依附將領的附庸。

像:總參謀部是一整個軍政體係,他們不歸將領所管(現在隻歸蔡仍管、隻歸總參謀部管,將來隻歸國家管、隻歸總參謀部管)。而幕僚隻是依附某一個將領的一個團體,他們隻會聽這個將領的。這也就導致,兩者思維方式不同,性質不同,地位和未來的走向也不同。

像:參謀製是以經過統一訓練的專業性極強的參謀組成的一個理性化的官僚文書製度,不是隨便來幾個幕僚就能組成的草台班子。

等等……

雖然蔡仍隻跟朱伯良了一個大概,但也讓朱伯良看出來了蔡仍這套製度比現有的文官粗暴的統領武將製度高明不知多少倍。

這讓朱伯良震驚蔡仍的才能的同時,更加慶幸蔡仍能成為他的女婿。

朱伯良道:“如此來,子因你的確是需要大量的文人,否則子因你的參謀製怕是難以推行下去……好吧,子因放心,我一定會盡我所能的為你招募文人的,至於錢嘛,就算了,你我又不是外人,隻要你能好,我比什麼都開心。”

前麵蔡仍聽得都挺好的,可這不是外人是什麼鬼?

蔡仍心道:“難道他還想讓我做他女婿?”

果然!

蔡仍的猜測馬上就得到了證實,朱伯良又道:“子因啊,我就慎兒這一個女兒,隻要你將來對慎兒好點,我什麼都心甘情願為你去做。”

蔡仍剛想再委婉拒絕朱伯良,引路的閤門祗候就突然喊道:“文武分開,準備入殿,不得高聲喧嘩!”

朱伯良聽言,與蔡仍揮了揮手,然後入了文官一列,蔡仍無奈,隻能暫且將此事放下,進入武官一列。

宋朝的朝會是,文武分兩邊站,文官站左,武官站右。左第一的一般是宰相,右第一的一般是太尉,按官位高低排下去。

參加朝會的官員們,在禁門外集合好了以後,王黼以下,皆用白紙糊燈籠一枚,在上麵寫上自己的官位,然後舉在馬頭前——燈籠相圍皇城的壯觀景象,被稱之為“火城”。

王黼最後到達。

其後,燈籠逐盞逐盞地熄滅。

蔡仍等文武大臣們進入待漏院等待禁門開啟。

由於官員進入待漏院的時間較早,待漏院提供酒肉瓜果供應,而且待漏院前聚集著大量早點攤,大臣們可以在這裏買點吃。

蔡仍早上也沒吃東西,於是要了二十個肉包子,邊往前走、邊吃。

蔡仍吃東西很有特點,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快!

拳頭大的肉包子,蔡仍兩口一個。

二十個肉包子,蔡仍不消一會就全都吃完了。

看見這一幕的一眾武官,無不驚奇蔡仍的飯量和吃飯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