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寶(求訂閱!)(2 / 2)

趙佶看向梅執禮,問道:“愛卿要告訴朕,這是為什麼嗎?”

梅執禮道:“對於方臘叛亂一事,臣並不甚明了,臣隻是聽緣起花石綱、緣起造作局、緣起朱勔父子,不過,臣還沒有調查過此事,所以所知不詳,進而不敢妄言,臣所奏並不是此事,而是臣在兩個月前曾親耳聽浙西提刑向太宰稟報過方臘叛亂一事,而太宰跟官家方臘叛亂是發生在旬月之間,實屬故意隱瞞,方臘一夥壯大到百萬,跟太宰脫不開關係。”

讓梅執禮沒想到的是,對於他的參奏,王黼竟然一點都沒有怕。

讓梅執禮更沒想到的是,張苑聽了他的參奏之後,竟然情緒很激動道:“陛下,梅侍郎汙蔑臣,臣近期一直都在東南收集方臘叛匪的動向和情報根本就沒有回過京,如何能在兩個月前向太宰稟報方臘叛亂一事?至於旬月之間,也是臣對陛下所,並非太宰所,臣跟陛下的原話是,旬月之間叛匪就從青溪縣一路打到杭州攻下杭州城,至於之前方臘是何時起叛的,臣不知道,所以也不敢亂。”

梅執禮又覷了王黼。

沒錯。

王黼為了收複燕雲十六州是暫時壓下了方臘起義一事。

可這並不是王黼就不關心方臘起義一事。

恰恰相反,王黼比任何人都關心方臘起義一事。

為此,王黼甚至派張苑親去東南打聽方臘起義一事。

直到王黼認為方臘起義一事已經徹底不受控製,不能再為收複燕雲而放任方臘繼續做大了,王黼才將張苑召回來,向趙佶稟報了方臘起義一事。

不過——

雖然王黼稟報了。

但身為一個精明的政客,王黼什麼都沒有,而是讓張苑的。

而張苑是王黼的人,哪能將王黼裝裏麵?

所以,梅執禮想靠這件事扳倒王黼,無異於癡人夢。

果然!

不用王黼澄清,趙佶自己就道:“此事與王愛卿無關,張苑從東南回來的第一時間,王愛卿就帶張苑來見朕了,是張苑跟朕的方臘叛亂一事,與王愛卿毫無關係,梅侍郎休要信口雌黃,冤枉了王愛卿。”

梅執禮也不是第一混跡官場了,因此,一見趙佶都出來為王黼話了,梅執禮便知事情不好了。

可梅執禮是一個直性子,從來都是剛正嚴明不避權貴,哪能就此退宿?

梅執禮一拜在地,道:“陛下,臣若有半句虛言,甘願……”

趙佶將梅執禮“誣陷”王黼一事歸納為黨爭。

這種事在趙佶當政這二十多年,幾乎都在發生,編些子虛烏有的瞎話誣陷對方根本不算什麼,有時候兩個派係的大臣甚至會當庭打起來。

趙佶受夠了這些黨爭,同時又拿這些黨爭毫無辦法!

如此,趙佶隻能在黨爭的時候和稀泥。

也正是因為如此,見黨爭又要發生,因為方臘起義而心煩意亂的趙佶,直接打斷梅執禮,道:“好了,好了,不要再了,現在當務之急是找到方臘這夥叛匪叛變的原因和為什麼方臘一叛亂就應者雲集,以及怎麼解決方臘這夥叛匪,而不是追究方臘這夥叛匪是什麼時候叛亂的。”

梅執禮心想,既然已經揭了王黼的底,就一定要扳倒王黼,因此,他不依不饒道:“陛下,這並不是方臘這夥叛匪是什麼時候叛亂的事,而是太宰身為宰輔,竟然隱瞞如此大事不報,誤國誤陛下啊!”

見梅執禮沒完沒了,心亂如麻的趙佶,再也控製不住了,厲聲道:“給朕滾出去!”

梅執禮還想再爭,立即就有廷衛將梅執禮“請”了出去。

對此,沒有人多看梅執禮一眼。

妄圖以一己之力扳倒聖眷正濃的當朝太宰,這不是癡人夢嘛!

隻有在最角落裏的蔡仍,有些惋惜的看了梅執禮一眼!

靖康之恥發生了之後,趙佶、趙桓父子被金人扣在金營,梅執禮力爭無果,回家對母親:“主辱臣死,還活著做什麼?”,他母親也深明大義:“忠孝難兩全,你受國家如此厚恩,應該傾心上報,不要以老人為念。”,於是梅執禮托兄弟贍養父母,毅然與諸將商議,計劃夜襲敵營救回趙佶、趙桓等人,遂借賑給為名與將領吳革、宗室趙子昉等秘密聯絡軍民,數日間得十餘萬人。

雖然最後梅執禮等人的救援失計劃因範瓊阻撓而失敗,但在自皇帝趙桓以下無人敢站出來抵抗的情況下,他敢將生死置之度外在金人的眼皮子底子謀劃此等大事,絕不失為是一個忠肝義膽的大丈夫。

看著梅執禮不甘的背影,蔡仍默默的想:“隻可惜,你碰到了趙家父子這樣不識寶的昏君,使你不得名垂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