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既想當表子又想立牌坊(求訂閱!)(2 / 2)

對此,童貫沒有意見,因為要收複燕雲的緣故,足數的十萬西軍的大部分已經聚集在大名府了,沒到的,下令催一催,有它個五七十日,也一定能到大名府。

相反,近在咫尺的高俅和譚稹卻犯了愁。

五萬!

還得是禁軍!

而且,一直以來出兵的規矩都是,出動五萬禁軍,就得派十萬廂兵充當民夫押運糧草物資!

如此,就是十五萬大軍!

讓他們去哪攢這五萬大軍?

將兵法實施了之後,中央禁軍,即畿輔地區(開封,京東路,京西路),共三十七將,總兵力共三十萬(禁軍十萬,廂軍二十萬)——開封三萬五千禁軍、七萬廂軍,京東路四萬五千禁軍、九萬廂軍,京西路兩萬禁軍、四萬廂軍。

廂軍暫且不去它,先隻禁軍。

自國初以來,殿前侍衛馬步司三衙禁旅,就從來沒有低於十萬的時候。

直到趙佶登基任命高俅為殿前都指揮使。

憑借著多年的苦心經營,高俅硬是將十萬中央禁軍經營得隻剩一半了,也就是隻剩五萬多一些——到了靖康年,更是隻剩三萬左右,不過其中也有先後打了平方臘和收複燕雲之戰損失了不少的緣故。

五萬多中央禁軍總不可能全都調給譚稹吧?如果真是那樣,那皇帝和東京汴梁城誰去保護,艮嶽誰去修建,他們這些達官貴胄的豪宅誰去修建?

不得已之下,高俅和譚稹隻能將畿輔地區的正將全都召集到一起,商量各家能出多少兵力。

一頓威逼利誘了之後,各家一共才湊出來了三萬禁軍,這裏麵還有蔡仍貢獻的七千五百人馬。

沒有辦法之下,高俅和譚稹隻能又讓兩萬廂軍打著禁軍的名義充數,至於民夫不夠,高俅不愧為踢球高手,一腳就將球踢給了各個地方政府。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高俅總算是又一次有驚無險的渡過了一關。

剩下的事,高俅全都交給譚稹了。

譚稹通過綜合考慮,任命他的親信劉鎮為都統製,又任命蔡仍率領本部金吾軍為選鋒軍。

譚稹這也是無奈之選——除了蔡仍勉強能湊出一廂人馬,其餘諸軍根本就湊不出來,而且,不僅湊不出來,中軍和後軍還是由廂軍冒充的。

再加上童貫功高資曆老。

有些心虛的譚稹,在作戰會議上不發一言,隻聽童貫。

童貫也是當仁不讓,他直道:“本帥意將大軍分為兩路。由本帥親率左路大軍,經潤州、常州、無錫至蘇州,然後走秀州取杭州。另一路,由譚製置統帥,經潤州至宣、湘州、獨鬆關,然後取杭州。攻取了杭州之後,再根據叛匪的形勢再行商議如何剿滅叛匪……”

從童貫這敷衍的態度上就不難看出,童貫當眾一下作戰計劃,隻不過就是走一個形勢,具體的計劃隨後他會直接派人送到各將的手上。

換而言之,童貫根本就不打算跟譚稹等人商量,而是準備獨斷獨裁。

不過——

這是潛在含義。

明麵上,童貫卻不能這麼做,至少該走的形勢還是要走一下的。

童貫將他的計劃籠統的了一下之後,問譚稹:“譚製置,你意下如何?”

譚稹笑:“卑職沒有意見。”

童貫又看向其他人,問道:“你們呢?”

眾人皆不出聲。

就在童貫準備順勢宣布散會的時候,突然有一個聲音道:“末將鬥膽問一句,此為最終作戰計劃,還是有商榷的可能?”

不用看,童貫也知道,話之人肯定不是他西軍的將領,因為在此之前他們西軍內部已經通過了這個作戰計劃,因此,此時出聲的必然是中央禁軍的將領。

童貫眼皮微微一抬,就看見原本站在劉鎮後麵的蔡仍,站了出來。

見話之人是蔡仍,童貫的眉頭就是一皺!

要是換成別人,童貫絕對掉頭就走,笑話,我童貫拿出來的作戰計劃,也是誰都能質疑的嗎?

可對象是蔡仍,童貫就不禁有些猶豫了!

要知道,蔡仍可不是一般的丘八,他可是能直達聽的。

而像蔡仍這樣的人,往往都是,做鹽不鹹,但做醋卻能酸死個人。

所以,猶豫了一下,童貫道:“今日本就是討論作戰計劃的,子因有什麼話,盡管直。”

蔡仍聽言,道:“如此,末將就直了,如有得罪,還請宣相見諒。”

童貫貌似很大肚的道:“子因但無妨。”

蔡仍不再廢話,直接道:“此計,哪哪都好,但卻有一個很致命的漏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