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既往不咎(求訂閱!)(2 / 2)

趙鼎為蔡仍解釋完經製錢了之後,又道:“這位陳大人跟將軍一樣文武雙全,且為人深明大義,下官認為他定能守住秀州,為咱們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在場之人,有一個算一個,都能看得出來,趙鼎很推崇陳遘這個人。

不過,有些消息靈通之人,卻不禁因此偷偷看向蔡仍。

對於這些人為什麼偷看自己,蔡仍心知肚明。

陳遘任廣西轉運判官時,廣西少數民族首領不願向北宋朝廷進貢。

蔡京因此主張征伐。

陳遘則上奏:應以安撫為主,切不可輕言戰事。

所以,陳遘引起了蔡京忌恨。

不久後,陳遘就被蔡仍貶歸故裏。

換而言之,陳遘與蔡京有舊怨,而與蔡京有舊怨,就是與蔡家有舊怨,進而也就是與蔡仍有舊怨。

所以,不少人都認為趙鼎如此推崇陳遘,有可能會導致蔡仍不高興。

然而——

讓這些人萬萬沒想到的是,蔡仍不僅寬宏大度的既往不咎,還道:“秀州如果是陳亨伯在守,那就斷然不會被叛匪所攻破,接下來你們製定作戰計劃,可以將秀州當成我大宋的地盤來製定。”

蔡仍此言一出,劉錡立即勸道:“將軍,咱們還是心謹慎一些吧,萬一陳大人守不住秀州……”

得,劉錡這是老成持重的建議,畢竟,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可惜——

劉錡不是蔡仍,不知蔡仍心中所想。

首先,蔡仍對陳遘太有信心了——曆史如果不發生改變,為南宋建立爭取了寶貴時間的北宋五大保衛戰之一的中山保衛戰,就是陳遘帶人打的,當時第一強軍金軍圍攻中山府猛攻了半年,都攻打不下陳遘帶人堅守的中山府,一群拿著鋤頭的農民軍能打下陳遘帶人守衛的秀州?

其次,熟知曆史的蔡仍,是知道方七佛所率領的方臘義軍最終沒有打下秀州,而且,在打秀州的過程當中,方臘義軍還損失慘重。

再次,也是最關鍵的,蔡仍手上的兵力不夠——就算將他帶來的廂軍也算上,他的兵力也隻不過才堪堪兩萬多點,連兩萬五都不到,這種情況下,蔡仍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考慮方七佛占領秀州的,否則他根本就沒辦法跟方七佛決戰。

既然蔡仍如此相信陳遘,劉錡也不能再什麼,畢竟,蔡仍不是那些不懂兵之人,而是充分證明過自己的將領。

因此,大家很快就繞開秀州,而討論如何跟方七佛決戰,並一戰而勝之。

經過大家充分討論,最終采納了劉錡提出來的建議,將決戰的地點盡量定在烏墩、青墩一帶——這裏可以切斷秀州和湖州的方七佛部的方臘義軍,進而可以分而擊之。

當然,這隻是最理想的情況。

戰場上瞬息萬變,是不可能全都算到的,所以,臨陣的時候,還得看各軍統兵將領的臨場發揮。

製定好了作戰計劃之後,參謀部又將作戰計劃心翼翼的拆開,然後分給各級參謀,各級參謀再將其部所負責的戰略目標與所部將領討論,就這樣,一環扣一環,一級傳一級,將統製部的作戰計劃滲透給全軍。

做好了這一切之後,蔡仍下令留下翟興、翟進兩營人馬率領一萬廂軍守衛金陵,其餘各部明日南下,與方七佛部方臘義軍進行決戰。

眾人離開了之後,唯獨梁功成和梁繼祖父子沒走。

蔡仍一到金陵就將梁功成和梁繼祖父子從死牢中撈了出來。

趙霆等人其實就是想找一些替罪羊來為他們背鍋,進而減輕他們身上的罪責。

而被拉出來背鍋的,絕大多數都是沒有背景的。

當然,梁功成和梁繼祖父子也的確是貽誤了戰機戰敗,殺他們也不怨。

可有梁紅玉的關係在,蔡仍總不能眼睜睜的看著梁功成和梁繼祖父子被砍頭吧?

而如今聖眷正濃的蔡仍一出手,誰能不賣麵子?

再者,蔡仍是以需要熟悉東南地形的將領助戰的名義,將梁功成和梁繼祖父子及不少真的熟悉東南戰場的將領一塊要來的,屬於有理有據。

如此,蔡仍輕易的就將梁功成和梁繼祖父子救了出來,並暫時將他們編入了金吾軍,甚至讓他們參加了金吾軍的高級作戰會議,算是給足了他們麵子。

至於梁功成和梁繼祖父子為什麼沒走,蔡仍就不知道了。

明就要出征了,還有很多要事需要自己親自處理的蔡仍,實在是沒時間猜來猜去,遂直接問道:“祖父、嶽父,你們還有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