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世忠吃了這個大虧,加上也沒法向戰死的兄弟們交代,一病不起。
後來,是得了他的兄弟們的精心照顧,加上他的身體底子好,才挺了過來。
有人勸辛興宗吃相別太難看了,加上有折可存跟辛興宗搶這個潑大功扯出了韓世忠(當時是折可存部牽製住了方臘義軍的主力,韓世忠才能生擒活捉方臘等人),辛興宗才不得不給韓世忠口湯喝。
如果有選擇,韓世忠是絕不會吃這嗟來之食的。
可韓世忠在西軍混得太久太久了,深知如果辛興宗給他的這個台階他不下,那辛興宗一定會一腳將他踹下深淵,讓他永無翻身之日。
再加上有韓世忠的上官王淵相勸。
萬般無奈之下,韓世忠隻能將這口氣咽下了,接受了武節郎的封賞,還特意買禮物去感謝一下辛興宗。
辛興宗很大氣的既往不咎,還會提攜韓世忠。
如此,韓世忠也算是勉強碰到了勝捷軍上層圈子的邊。
至少在像今這樣需要人充數的情況下,他也能勉勉強強的出席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蔡仍找了個機會直接對王稟拋出橄欖枝道:“來我這裏吧,我絕不會虧待你的,我一定會讓你名垂千古的。”
矯矯虎臣,捍城於並。
殫其智力,為國長城。
攻逾兩時,敵不能乘。
無食無援,百雉乃傾。
負像赴水,義不苟生。
大節卓偉,千載光明。
實話,勝捷軍中人才雖多,但真正讓蔡仍勢在必得的,卻隻有兩個。
一個是韓世忠。
另一個就是王稟。
韓世忠不必去了,中興四將,千古名將。
王稟其人,卻無論如何都必須得幾句。
明代《水滸傳》,不愧是一本奇書,也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不過——
《水滸傳》的作者,不,準確是續作者羅貫中,卻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
這個錯誤就是王稟。
《水滸傳》中,王稟同梁山人一起征討方臘,但是王稟卻有意保存自己的實力,一心掠奪好漢們的功勞,書中到,梁山人馬舍生忘死,最終擊敗方臘,阮七生性頑皮,拿著方臘的龍袍披在了身上,結果被王稟正好看見,當時罵阮七,莫非想學反賊一樣造反,阮七一腔熱血,豈能受這種窩囊事,當場罵王稟你是個什麼鳥?若不是我們梁山好漢前來助你們,你們還被都被方臘砍了頭,今日我等眾將弟兄剿滅方臘何等的大功,你還來罵我們,完揮搶便刺向王稟,公報私仇的王稟最後將這一事報給了朝廷,陷害阮七有謀反之心。梁山好漢光明磊落,行俠仗義,而王稟嫉賢妒能,心胸狹隘,公報私仇,甘心當朝廷的走狗,與梁山好漢相比較簡直一個一個地。
這完完全全是對大英雄的一種汙蔑,必須予以譴責。
曆史上王稟征討方臘立功無數就不了,隻他主持的太原保衛戰,就已經差不多可以讓他跟張巡守睢陽相提並論。
這樣的民族大英雄,這樣的能將、善戰之將,蔡仍怎能不想將之收為己用?
事實上,兩宋時期的五大保衛戰(即,太原保衛戰,中山保衛戰,河間保衛戰,陝州保衛戰,以及楚州保衛戰),都是漢人的脊梁,可以,沒有這五場保衛戰,就沒有南宋,更不會有之後的中興四將。
因此,主持這五場保衛戰的五人(即王稟、陳遘、詹度、李彥仙、趙立),絕對是不遜色嶽飛、韓世忠、吳玠、劉錡的猛將。
所以,跟嶽飛、韓世忠、吳玠、劉錡一樣,王稟、陳遘、詹度、李彥仙、趙立也是蔡仍勢在必得的。
如今,李彥仙和趙立已經被蔡仍收入囊中,陳遘蔡仍也已經接觸上了,蔡仍相信,有心算無心,陳遘早晚會被自己挖來,隻剩童貫夾帶之中的王稟和詹度,因為他們深度童貫器重,所以他們是蔡仍最沒把握的。
不誇張的,蔡仍今日來赴宴,有一半是衝韓世忠來的,另一半就是衝王稟來的。
韓世忠現在的處境,蔡仍早已讓人查得清清楚楚,今時今日的蔡仍有絕對的自信讓韓世忠納頭便拜。
所以,問題絕不會出在韓世忠身上,隻會出在眼前這個自己已經拋出橄欖枝卻還是無動於衷的王稟身上。
果然!
麵對蔡仍直言不諱的招攬,王稟很快就給出答複:“謝相公看得起王稟,隻不過,宣相侍王稟恩重如山,王稟萬萬不能舍宣相而追隨相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