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山不轉水轉(求訂閱!)(2 / 2)

聽了這話,王黼連續幾沒睡好覺,他害怕丟掉這個宰相職位,害怕失去眼前的富貴,而童貫若是和蔡京聯手,絕對有實力將他攆下台,至少不會讓他太好受。

思考了幾之後,王黼決定向童貫妥協。

有晚上,夜色漆黑,王黼悄悄來到童府向童貫示好,並許諾一旦有機會,就請童貫複職出山。

童貫也就坡下驢,答應不再去運作蔡京複相一事。

這才有了今日王黼這番話。

實話,趙佶當初罷免童貫,也是一時之氣。

這股氣過了之後,趙佶也就後悔了。

就跟王黼的一樣,趙佶也認為,目前的大宋,還沒有能夠頂替童貫位置的人,譚稹不行,蔡仍也不行。

隻不過,一直沒有合適的機會和台階,趙佶才一直沒有讓童貫落致仕。

今,王黼給了趙佶這個機會和台階,趙佶立即順著王黼的話道:“愛卿真是這麼認為的嗎?”

王黼道:“臣之心可照日月。”

王黼又道:“雖然臣與童太師在一些政見上有些分歧,但我們並不是為私而爭,而是因公才不讓對方寸步,收複燕雲,乃咱們大宋最大的公事,臣怎能因私廢公?”

王黼這一番話,讓趙佶大感欣慰,他道:“愛卿真國之柱石!”

次日,趙佶便下旨,讓童貫落致仕,重握兵權,繼續擔任陝西以及河東河北宣撫使。

童貫官複原職了之後,趙佶將蔡仍、王黼、童貫、高俅、鄭中居、李邦彥、譚稹等人叫來繼續開會商討北伐之事,他:“據和詵奏報和冠軍伯偵查,遼主不僅沉迷於狩獵荒廢朝政,還處死其文妃、廢掉其子晉王耶律敖盧斡、逼反了其大將耶律餘睹,已經失去臣心、民心,隻要耶律餘睹帶著女真人殺向契丹中京,契丹中京必失。現在燕京人心惶惑一片混亂,燕山漢民都盼望著回歸中原。此時出兵或可不戰而勝,你們以為如何?”

王黼最先表態:“臣認為,咱們大宋應定好一個出兵的時間,然後派使臣與金使一塊回去,繼續執行聯金滅遼之戰略計劃,然後出兵北上,以呼應金軍的行動。”

尚書右丞李邦彥與王黼不和,因此他處處與王黼作對,他:“聯金滅遼的事不是已經中斷了嗎?現在還提它幹什麼?”

鄭居中更是:“出兵北伐的理由是什麼?咱們不能出師無名啊。”

童貫知道,他之所以能複職,是因為趙佶需要他統兵北上收複燕雲,否則他就得一直在家混吃等死。

所以,見李邦彥和鄭居中出來攪局,童貫毫不遲疑的就站出來,道:“聯金滅遼的計劃並未中斷。至於出兵的理由,這還用找嘛,燕雲本就是咱們大宋的疆土,以前咱們是沒有機會將之收複,現在有機會了,自然該將它收回來。”

鄭居中道:“可檀淵之盟時,咱們大宋已經將燕雲給契丹了,怎能再做那反複之事?”

王黼道:“反複的不是咱們大宋,而是遼國,神宗朝的時候,咱們大宋伐夏時,契丹已經違背檀淵之盟,勒索咱們大宋的疆土,後來硬生生憑此又跟咱們大宋要去了二十萬的歲幣,到底是誰在反複?”

是否該出兵北伐收複燕京?朝臣們又開始爭論起來。

遼國即將覆亡,大宋何不趁機收複燕雲?

趙佶想來想去都覺得這是一個千古難尋的好時機,他覺得,如果他不及時出手,如果他錯過這個機遇,他將成為大宋的罪人。

浪漫主義的政治火花,本來在趙佶心中已經沉寂變,現在又重新點燃並越燒越旺,讓他熱血沸騰。

所以,趙佶已經聽不進去反對的意見了,尤其是在王黼提出了遼國曾經背盟一事之後。

趙佶難得如此果斷一回,他伸出雙手叫停了爭吵不休的雙方道:“現在,契丹滅亡在即,燕京正是混亂之際,大軍北上壓境,不定燕京百姓還真會簞食壺漿,夾道相迎。朕決定,由童太師掛帥,大軍北上巡邊!”

王黼一聽,扭頭對童貫一拜在地,道:“童太師盡管率軍北行,各項軍需,某願盡死力相助!”

童貫則慷慨激昂道:“童貫必不負官家重托,不收複燕雲誓不還!”

原本老老實實在一旁聽著仿佛不關己事的蔡仍,一聽趙佶到底還是將統帥的位置給了童貫,頓時就不幹了,他立即出聲道:“且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