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兩全其美(求訂閱!)(2 / 3)

可這個計劃是蔡仍提出來,童貫必須立即阻止。

你道為何?

一次南征方臘,已經讓童貫徹徹底底的看透蔡仍了。

在童貫看來,蔡仍就是一個既有能力又有膽子的野心勃勃的家夥。

如果按照蔡仍所的去做,童貫敢收複燕雲這事恐怕就會跟他沒多大關係了。

到那時,不管他童貫願不願意,都得提前退休。

可這個理由,童貫不能跟趙佶。

童貫隻能道:“這是一場國戰,可能是數十萬大軍參戰的國戰,就憑金吾軍那四五萬人馬,攻打一城,可能都不夠,怎能敵得過,這有可能會變成一場添油戰術。”

蔡仍聽了,道:“我隻是帶兵到河北巡邊,並沒有一場要出戰,而且,金吾軍的人馬雖然不夠,但還有河北禁軍,我也可以再招募一些鄉勇作為輔軍。”

童貫最怕的其實就是這個,他可不敢再讓蔡仍壯大了,如果真讓蔡仍再繼續壯大,那他可就真要被蔡仍取而代之了。

童貫道:“大軍既出,戰與不戰,豈是你得算的,那是國戰,不是兒戲。”

童貫又道:“況且,河北不比河東,那裏無險可守,要想在那裏出戰,必須要更多的兵馬。”

宋朝北方的軍事防禦體係,主要由河北和河東兩個防區組成。

河東(即後世的山西),山河表裏,關險重重,易守難攻。

而河北則是廣闊平原,一望無際。

所以,河北防區乃是北宋北方防禦的重中之重。

宋朝在河北設有四個軍事重鎮,即四個安撫使路:

一、高陽關路,治所在河間府(後世河北河間);

二、定州府路,治所在中山府(後世河北定州);

三、真定府路,治所在真定府(後世河北正定);

四、大名府路,治所在北京大名府(後世河北大名)。

高陽關、定州、真定三路駐軍與河東路太原府、代州等地駐軍,構成一個南北縱向深度防禦體係。

而大名府路駐軍則沿著黃河東西分布,橫向防禦,構成宋朝北方的第二道防線。

如果要打國戰,河北的這些地區,必須得派兵加強防禦,否則,一旦前線戰敗,那敵人很可能長驅直入,一舉滅了趙宋。

所以,童貫蔡仍的兵力不夠去河北的,也不是無的放矢。

可蔡仍對去河北是必須爭取的——燕地靠海,有後世的津港,蔡仍如果能打下燕地,就可以通過海路,跟自己的根據地台灣聯係上,進而就可以從台灣得到人力、錢力、糧力的支持。

因此,蔡仍死咬著自己帶金吾軍去河北不撒口。

童貫則什麼都不肯讓蔡仍去河北。

兩人就此爭論不休,誰都不肯讓步。

趙佶則認為兩人得都有道理,有些難以取舍。

如此,這事一時之間也就難有個結果。

不過——

雖然怎麼出兵,還在爭論不休,但出兵一事,總算是定了下來。

如此一來,眾人開始討論,由誰去跟金使一塊回去遞交盟約。

為此,趙佶讓人將趙良嗣找來。

趙良嗣聞聽朝廷又準備北伐出兵收複燕京,他十分高興,趕緊來見趙佶等人,然後當眾對童貫道:“太師親自率軍出征,燕京必將收複。”

童貫很高興趙良嗣這話,他:“此次陛下召見你,是想問問你,誰適合去出使女真,與女真定下聯合滅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