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收複燕雲統帥(上)(求訂閱!)(2 / 2)

耿南仲隨後分析道:“蔡仍背後有蔡太師,還有蔡少師、高太尉等錯綜複雜的勢力,他如果全力出手,他的保證,還是可以相信的。”

趙桓道:“如此,也不需冠軍伯現在就明確站在咱們這邊了,等他統兵北上收複燕雲回來,再明確站在咱們這邊,應該會更好。”

不想,李邦彥卻言之鑿鑿的道:“他拿不到統帥的位置。”

李邦彥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看向李邦彥,吳開更是直接問道:“拿不到嗎?可西軍不是暫時出動不了嗎?”

李邦彥笑而不語,然後拿起酒壺,繼續自顧自的喝了起來……

……

因為想要催促西軍盡快集結,趙宋朝廷在旬日以內,連續向西軍統帥部發出七塊禦前金字牌,傳達了同樣的命令,而且語氣一次比一次更加嚴峻,最後一道命令中竟有“屆期大軍不能開抵雄州,貽誤戎機,惟都統製種師道是問”的話。

禦前金字牌隻有在傳遞十萬火急軍報時,才能應用,一晝夜之間要走六百裏,使人手捧金字硃紅牌,每過一個驛站,就要換匹好馬,疾馳而過,勢如電光——曆史上嶽飛接的那十二道金牌就是這種金字牌。

趙宋朝廷在旬日之內,連發七使,急於用兵的心情,可想而知。

然而——

趙宋朝廷再催也沒有用。

熙豐將兵法軍製改革後,到趙佶這一朝時,宋朝在西北的正規軍兵力約為五十餘將。

所謂的將兵法,就是打破原有的禁軍,廂軍,蕃軍的編製,統一整編為係將軍。

以“將”為基本戰役指揮單位,每將的兵力理論編製從一萬到三千不等,平均當在五,六千左右。

但宋朝軍隊的空額現象十分嚴重,大多數部隊還不到其理論編製的三分之二。

以此推斷,趙宋王朝最強大的西軍的正規兵力,多也就二十萬。

(除了係將軍外,陝西還有大量的鄉兵、弓箭手等準正規軍,其數量甚至超過正規軍。與內地鄉兵的烏合之眾不同,西北鄉兵的戰鬥力很強,他們粗獷彪悍,吃苦耐勞,很多人是同縣同鄉,甚至是同族同村,他們的社會關係密切牢固,戰鬥非常勇敢、頑強,不怕犧牲。

不過,這些鄉兵、弓箭手等準正規軍通常不會離開西北作戰,他們隻會在家門口抗擊西夏——對於他們來,抗擊西夏就是保衛家鄉,因而參軍打仗的積極性和熱情很高,可要讓他們離開西北去別的地方作戰,那就想也不用想了。

所以,這些鄉兵、弓箭手可以不算在西軍之內。)

而這二十萬西軍中,還包括五萬勝捷軍。

如此一來,真正能出動的西軍,其實隻有十五萬。

不久之前,趙宋朝廷為了收複燕雲調走了勝捷軍和五萬西軍。

結果,這十萬大軍根本沒有北上,而是南下打方臘去了。

這一仗下來,勝捷軍和西軍共折損了六七萬,還被蔡仍挖走了數千。

等西軍回到西北,種師道一統計,出去五萬,回來不到兩萬——勝捷軍根本就沒有回到西北。

再加上原來剩下的西北禁軍,能調動的西軍,隻有十一二萬。

這種情況下,你讓西軍怎麼出動,怎麼北上收複燕雲?

退一步,西軍如果真的出動了,你讓誰來守衛西北六路?一旦西夏趁機出兵橫山地區,你讓誰來抵擋?

更關鍵是,西軍自種師道以下很多人都反對出兵收複燕雲。

種師道在接到趙宋朝廷下的集結令之後,立即將西軍難以立即集結的實際情況上湊給趙宋朝廷,並且還明確反對北上收複燕雲,他湊章中有這麼一句:“今舉軍巡邊,招納燕京,恐怕不會輕而易得。現今遼國遭到女真人重創,這就好比鄰居家遭到匪劫,咱們大宋不僅不去搭救,反而上前分搶其屋內之物,此非仁義之舉。況且軍隊師出無名,恐有所失。”

在這樣的情形下,西軍想要在半年內集結起來,幾乎就是不可能的。

接到種師道的湊稟之後,趙佶無奈的看向童貫,道:“西軍無法在短時間內集結,怎麼辦?”

童貫知道,趙佶這是希望他作出一些讓步,讓蔡仍先帶兵前往河北前線,先由蔡仍來主導收複燕地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