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讓仇悆傻眼的是,民眾並沒有因為蔡仍的人搞公審而記恨蔡仍,相反,很多人還感激蔡仍為他們報仇,甚至是想將命賣給為他們報了大仇的蔡仍。
順帶著,蔡仍還撈到了不少金銀珠寶糧食輜重。
這可以是一舉多得。
就在仇悆嘖嘖稱奇的時候,政治部又出了第二招——分糧、分田。
每人兩石糧食、二十畝田地,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契丹、渤海、奚、漢民,隻要你肯來,隻要你肯要,就分糧、分田給你。
那二十畝田地就不了,在和平時期,對於窮苦人來,這絕對是一筆極大的財富,多少窮苦人一輩子的夢想就是有幾畝自己的田地,現在他們唾手可得。
如果,田地還不能那麼快見效,還需要時間慢慢發酵,那麼兩石糧食,可就是立竿見影的實惠了。
要知道,兩石糧食可是足夠一個大飯量的壯漢吃上大半年了,老弱孩童甚至能吃上一兩年。
這幾年,燕雲之地雖不像黃河兩岸那樣災難頻繁,但因為年景不好,收成也都不怎麼好,關鍵是,戰爭頻發,朝廷一次又一次的橫征暴斂,可以,窮苦人已經好久都沒有吃到過一頓飽飯了——這也是導致遼國境內起義不斷的原因之一。
因此,每人能分到兩石糧食,對於窮苦人來,真是幫了他們大忙,甚至是救了他們的命,進而也讓大多數人開始接受蔡仍、開始接受以蔡仍為首的這個政權。
當然了,蔡仍搞公審,也不是一點危害都沒有,像它必然會將原來的權貴和富豪階層推到自己的對立麵。
可這正像是蔡仍跟仇悆和郭永他們所的那樣,他們不可能得到所有階層的接受,魚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因此必須要做出取舍。
而蔡仍早就做出了選擇——他不想跟雲地的權貴階層並肩,而是要和窮苦大眾站到一條戰線上,然後創造新的權貴階層。
分糧、分田這招一使出來了之後,蔡仍很快就得到了不少雲地的人的擁護。
而且,擁護蔡仍的,還不僅僅是漢民,奚族、渤海、阻卜的民眾,甚至就連一部分的契丹人,都擁護蔡仍。
尤其是在政治部祭出了第三個法寶(即訴苦大會)之後,朔州城的民眾就像瘋了一般,紛紛打著口號擁護蔡仍。
如此一來,不論是仇悆組織他們種地,還是兵曹的人招募士卒,朔州的民眾都積極踴躍的參與。
親自經曆了這一切的仇悆,在感覺到了政治部的神奇了之後,不禁有些歎服政治部的本事,它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就收服民心,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與此同時,政治敏感度很高的仇悆,隱隱發現了一個很可怕的事情,那就是,政治部所做的所有事都是圍繞蔡仍做的,一點都沒有提及趙宋的皇帝和趙宋的朝廷,很多朔州的百姓甚至都不知道有趙宋皇帝、有趙宋朝廷。
仇悆不禁心想:“蔡仍該不會是想自立吧?”
跟仇悆有相同擔心的人,還有跟仇悆有相同經曆的郭永。
在經曆了政治部的種種神奇之後,郭永也在震驚政治部的本事之餘,有些擔心蔡仍有可能自立,否則,解釋不通政治部隻打蔡仍的名義不提趙宋朝廷和趙宋皇帝的舉動啊。
恰在這時,李綱來到了朔州。
仇悆猶豫再三,將他的擔心跟李綱了。
李綱聽罷,心也提了起來。
後來,李綱又去了朔州,郭永也跟李綱起這事。
兩個人都這麼,李綱也不得不注起意來。
可因為李綱的級別太低,低到他根本就沒有資格給趙佶上奏章,再加上,百廢待興的雲南又牽製住了李綱的太多的精力,李綱也隻能是先將此事放下,全力按照蔡仍交代的,在雲南這裏大展拳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