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便宜行事(求訂閱!)(2 / 2)

猶豫了一下,王黼試探道:“要不然,咱們改變原來的作戰計劃先收複雲地?”

不想,趙佶果斷搖頭道:“不可。”

還是那話,在趙佶心中,雲地隻是錦上添花,並不是必需要得到的,趙佶勢在必得的隻有燕地那個華北平原的咽喉,那個最適合大宋的邊疆。

因此,趙佶是絕不會因為形勢變了而動搖的。

王黼想了想,道:“那就隻能將選擇權交給冠軍侯了,讓他視形勢而定。”

趙佶的眼睛頓時就是一亮,他心道:“這個好!如果蔡仍能以五六萬人馬就為朕收複雲地,那固然好。如果蔡仍因為人馬數量不夠,而無法收複雲地,保持住現狀,等待進一步的機會,也不錯。如果蔡仍守不住雲南退回到河東,雖然可惜,但也不是不能接受的。如果女真人問責……朕還可以將責任全都推到蔡仍身上……”

越想,趙佶越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於是乎,趙佶也不跟別人商量,就禦筆親書了四個字“便宜行事”,然後派人給蔡仍送去了。

……

一直到二月底,蔡仍才終於將自己想要運去雲地的東西全都送到了應州。

至於趙宋朝廷後續運的糧草和物資,蔡仍實在是等不了了,隻能留下陳遘和胡世將繼續往雲地運送糧食和物資。

不久,蔡仍便率領金吾中軍和金吾右軍、金吾後軍來到了蔚州。

蔡仍沒有先去雲南的核心應州,而是先來蔚州,那是因為蔡仍是打心底裏對蔚州最不放心。

應州和朔州都是經曆過公審、分田分糧、訴苦教育的地方,在應州和朔州有很良好的民眾基礎。

這從應州和朔州的民眾很積極響應號召積極的跟從仇悆、郭永等人種地和恢複生產就不難看出。

如果,這還不夠明顯的話,兩地各有一萬多人踴躍加入金吾軍成為金吾軍的新兵,也足以明蔡仍一夥在應州和朔州取得的成功。

隻有主動投降蔚州,準確的是蔚州城裏的人,表麵上跟蔡仍派去的人客客氣氣的,背地裏卻是串聯不斷,很不讓蔡仍放心。

不隻蔡仍不放心,蔡仍手下的文官們也無不擔心,甚至,殺性較重的包康等人,見蔚州城中的人如此不識抬舉,都勸蔡仍在蔚州城中也搞公審,殺掉那些“罪大惡極”的人。

用刀劍或者用弓矢或許可以打敗一個民族,但是要想征服一個民族的靈魂,卻絕非刀槍劍矢能做到的,尤其對方還是一個有過輝煌曆史的強大民族。

所以,不能靠殺戮征服這個世界,除非你能將所有人都殺光。

有人可能會,那就將他們殺得一幹二淨好了。

這話的人可能不懂,屠戮能威懾一時,卻不能威懾一世,更不能震懾永遠。

就像大蒙古國,它屠戮了四分之一個世界,可它卻連一個民族都沒有徹底征服,僅僅五十三年就解體了,隻經曆了兩代帝王。

(大蒙古國和蒙古帝國不同,鐵木真被推舉為大可汗標誌著大蒙古國的誕生,鐵木真及其子孫在對外征戰的過程中,在被征服地區建立了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和伊兒汗國,四大汗國的統治者在血統上均出自“黃金家族”,又同奉大蒙古國為宗主,這個時期是大蒙古國時期,等到蒙哥死了以後,四大汗國都獲得了實質上的獨立,與元朝之間互不統屬,並且戰爭不斷,那時候大蒙古國就已經解體不存在了,所以,大蒙古國隻存在了五十三年,經曆了鐵木真和蒙哥兩代帝王。)

而且,大蒙古國存在的時候,內部戰亂不斷,叛亂幾乎就沒有停止過,鐵木真和蒙哥一直到死都在征戰和平亂,幾乎沒怎麼休息過。

相比較而言,大英帝國打撫相結合的做法就要好得多,存在的時間長得多,內部穩定得多,地盤也大得多,並且很多它所征服的國家和民族一直記得它的“紳士”,比如印度。

當然,大蒙古國有諸多不如大英帝國的地方,也不光是因為大蒙古國是靠殺戮威懾其他民族,還有很多客觀因素存在,比如,它境內地形複雜,交通落後,民族眾多,社會發展水平不一,語言、文化傳統各異,因此它根本不可能實現完全統一,從它誕生的時候,就無法避免瓦解崩潰的命運。

總而言之吧,蔡仍不覺得隻憑殺戮,就能征服世界。

因此,殺戮從來就不是蔡仍唯一的選擇。

所以,一離開太原,蔡仍就來到了蔚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