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叫謀劃了多時的吳用鑽了空子。
陳公輔長歎了一聲,道:“唯今之計,隻有盡快將此事彙報給朝廷由陛下定奪了。”
李光忙道:“如此,收複燕雲之事,必將前功盡棄!”
原本——
陳公輔、李光等很大一部分人,其實都不看好收複燕雲一事。
不想,蔡仍一到雲地,就以雷霆之勢連下應、朔、蔚三州。
實話,就是那時,陳公輔、李光等人也不看好蔡仍收複雲地。
可讓陳公輔、李光等人萬萬沒想到的是,蔡仍靠著一手鐵血又不失高明讓他們至今都還沒能摸透的政治手段竟然生生的就收複了應、朔、蔚三州的民心。
更讓陳公輔、李光等人沒想到的是,蔡仍之後並沒有因為一戰而下應、朔、蔚三州而變得膨脹,而是非常明智的推出了一係列高明的治理政策,並慧眼如炬的任命了一大堆治理良才來推廣這些高明的治理政策。
然後,他們這些人,就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牢牢的紮下了根,並且極為難得的擁有了自給自足的能力。
這才讓陳公輔、李光等人開始相信,能力高絕的蔡仍,真能帶著他們收複已經離開漢人懷抱二百多年的雲地。
蔡仍之後走的一步,就更給陳公輔、李光等人信心了——他竟然出奇招將遼帝和遼國的重要之人全都抓了回來,並且,繳獲了大量的金銀寶物,讓他們擁有了足夠的軍費和治理之財不,還以遼帝和遼國的重要之人為質兵不血刃的就收複了武州和新州。
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已經沒人不信“武能上馬安下,文能提筆定乾坤”的蔡仍能帶領他們收複雲地了。
誰成想,偏偏就在這個時候,出了蔡仍睡了遼後等遼國尊貴女人一事。
這種事,絕對是唯何一個皇帝都不能容忍的事。
換而言之,蔡仍和趙佶分崩離析在即。
陳公輔是判定了這個結果,所以,他才想趕緊將這些事上報給朝廷,讓朝廷早做準備。
李光也是判定了這個結果,但他和李綱、陳遘一樣,實在是不想放棄他們現在取得的大好形勢。
而如果他們不想放棄這個大好形勢,就勢必還得由蔡仍來收複雲地——隻要是智商在線的,就能看出來,蔡仍絕對是不可替代的,如果將蔡仍換了,他們在雲地所取得的大好形勢必定蕩然無存。
而這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把蔡仍逼急了,選擇通敵叛國,那對趙宋絕對是毀滅性的打擊。
所以,李光才跟李綱和陳遘一樣,極力阻止此事讓趙宋朝廷知曉——他們想看看有沒有補救的辦法,最不濟也要先讓蔡仍將雲地收複了,然後再慢慢圖謀蔡仍。
可以,李光、李綱、陳遘他們的主張,才是最有利於趙宋的。
可陳公輔卻道:“到底如何處之,當由朝廷定奪,我等不可以偏慨全,替朝廷、替陛下做這個決定……”
陳公輔參加上舍考試得了第一名(宋朝一度采用“三舍”考試法,“上舍”為最高檔次考試,第一名相當於進士試的狀元),怎麼可能看不懂李光等人的意思。
可陳公輔卻認為,雖然朝中奸臣當道,但也不能因此就剝奪了朝廷和皇帝的知情權——在他看來,收複燕雲乃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國事,必須要有全盤規劃,因此,此事必須要告訴朝廷、告訴皇帝趙佶。
陳公輔此人,忠鯁直言,曆史上,連趙鼎和李綱這兩個名相都被他懟過,更何況李光呢?
沒辦法,李光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陳公輔派出親近之人去蔚州向黃經臣彙報此事。
略一猶豫,李光也騎馬去麵見蔡仍了——李光與李綱和陳遘想到一塊去了,他也想讓蔡仍攔下去蔚州報信的人,然後再做計較。
也是巧了,李光到蔡仍門口時,正好碰到了匆匆趕來的李綱。
兩人本就是好友,政治觀點也高度重合。
因此,一見麵,李光就將李綱拉到一旁,道:“伯紀兄可是為昨夜那事而來?”
李綱道:“不錯,我正是來請侯爺壓下此事的。”
李光道:“那正好,伯紀兄快跟我一塊想辦法攔下國佐兄,他已經派人去蔚州了。”
李綱一聽,道:“陳亨伯已經去找楊再興將軍了,不過,我估計,他十有八九是不動楊再興將軍,所以,還得請侯爺下令。”
李光也道:“那咱們快去求見侯爺吧。”
李光罷,兩人就聯袂往裏麵走。
不想,李綱和李光剛進門,迎麵就來了一人。
一見到此人,李綱和李光不約而同暗道:“壞了,又慢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