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軍攻克中京,遼主不知道逃到哪去了,耶律淳在燕京稱帝,遼國國內接連發生的這三件大事,趙佶君臣其實都已經獲悉。
麵對這一情況,趙佶與王黼、鄭居中、蔡攸、李邦彥等大臣反複商議。
再結合蔡仍“輕而易舉”就打下了雲南。
趙佶君臣得出了一個結論——遼國亡定了,已經不堪一擊。
這同時也給了趙佶君臣一個錯覺,蔡仍可能沒有那麼能打,他之所以能這麼快就打下了雲南,不是因為他能打,而是因為現在的遼國太虛弱了。
恰在此時,和詵奏報,耶律淳派來的兩個使者已到達雄州,請示如何處置?
王黼認為,耶律淳稱帝是篡位之舉,大宋絕不能承認,應該將這兩個所謂使者驅逐出境。
蔡攸、鄭居中、李邦彥都支持王黼的看法。
於是,趙佶給和詵寫了一份手劄,上麵寫道:“遼主還在,燕王安得擅立?此乃不義之舉,大宋拒絕接受,立即讓那兩個所謂的遼使返回。”
麵對遼國四分五裂的局麵,趙佶再也等不下去了,他準備讓已經準備得七七八八的童貫立即率軍北上。
王黼通過梁師成洞悉了趙佶的想法,遂向趙佶建議道:“陛下,根據諜報所,現在女真人在遼國的攻勢很淩厲,所向披靡,冠軍侯在雲地的攻勢也很順利,必能牽製雲地的遼軍,收複燕京之事,已經迫在眉睫了。”
趙佶壓抑著心中的真實情緒,故意問道:“現在時機成熟嗎?”
王黼回答:“臣以為時機已經成熟,如果再不出手,恐怕燕京也會被女真人所占領。”
趙佶一拍桌子,:“和詵傳回來消息,燕京現在混亂不堪,燕民人心惶惶,大軍北上壓境,不定燕京百姓真會簞食壺漿,夾道相迎,朕決定了,由童貫掛帥,大軍北上巡邊!”
王黼眼珠動了動,提醒:“陛下,童太師此次北上,將帶去咱們大宋的大半之兵,有些事,您不得不防啊。”
對於王黼的話,趙佶嘴上並沒有什麼,隻是在心裏很感謝王黼的提醒。
沉吟了少許,趙佶道:“朕對童太師還是放心的,正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過,童太師畢竟已六十八歲高齡,確實應該給他安排一個副手,嗯……愛卿看誰比較合適?”
王黼早就想好了,脫口道:“在臣看來,蔡節度擔任宣撫副使最合適。”
王黼知道,蔡攸是趙佶最信任之人,他深入揣摩趙佶心裏,並及時提出建議。
順便一,這是王黼快速提升的一個秘訣。
所謂,財有財路,官有官道,自古至今,皆是如此。
宋哲宗駕崩,趙佶繼位不久,便賜蔡攸進士出身,拜為秘書郎。
從那以後蔡攸就鴻運當頭,官位不斷高升,趙佶對他寵信有加。
事實上,趙佶與蔡攸已經不僅是君臣關係,二人私交也非常好,私下裏二人時常不拘君臣之禮。
甚至,就連蔡攸的妻子宋氏也跟著沾光——她進出皇宮就像在自己家一樣,很隨便。
現在,王黼提議讓蔡攸去給童貫擔任副手,趙佶覺得很合適,於是下詔書任命少保、鎮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蔡攸為河東河北宣撫副使。
蔡攸未曾擔任過軍職,他對於此次任命有些興奮,又有些不安,他來到崇政殿,對趙佶:“臣去河北邊防,不知如何行使職務,還需陛下明示。”
趙佶笑:“童太師年老昏耄,行為時有乖謬,真相常常隱匿不聞,一旦邊事有變,朝廷害莫大焉。卿是朕所依靠之臣,無人能比,所以,卿名義上為副宣撫使,實際上可行監軍之職,但軍旅之事,卿不必參與,隻專任民事,以及監察童貫之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