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擴去招降北遼,一走就是七日。
在這七日中,馬擴音信皆無。
童貫因此寢食難安!
童貫對左右:“我覺得馬擴凶多吉少,他既然已連殺我三人,豈能唯獨放過馬擴?”
李宗振勸童貫道:“太師不要著急,和知州並沒有收到密報,那就明馬擴還活著,他如果真被耶律淳斬首,消息肯定會傳出來的。”
李宗振的話音剛落,和詵就匆匆走進屋來,然後邊走邊:“有消息了,馬擴被耶律淳軟禁起來了!”
童貫接過密信看了看,問:“你這消息可靠嗎?”
和詵答:“應該是可靠的。”
童貫聽罷,嚴肅的臉色,稍微舒緩了一些。
童貫心想:“借口有了,是出兵的時候了。”
念及至此,童貫對劉韐:“向東西兩路軍下達軍令,按原計劃向邊境挺進,嚴令各軍不得越境殺人,不得越境搶劫財物,若遇到遼軍抵抗不得戀戰。”
對於宋軍在邊境雲集,北遼其實也已經做了部署。
耶律淳派耶律大石擔任西南路都統,以牛欄監軍蕭赫魯為副,率領奚、契丹騎兵兩千餘人屯駐在新城。
(這個時候,宋軍如果果斷出擊,北遼必敗無疑,因為遼軍此時在南邊隻有這兩千多人馬,就算將郭藥師的常勝軍也加上,那也隻不過才一萬多人馬。
倒不是北遼真就沒有兵馬了,而是北遼的兵馬全都布在居庸關、紫荊關、古北口等地防禦北邊的金軍和西邊的金吾軍。
可惜!
就像北宋發的招降榜文“已經命令將士不得殺戮一個人,如果有違犯的,軍法嚴懲。”所的那樣,趙佶君臣想的是白撿這個便宜、想的是不殺一人而得到燕京及所轄的全部州縣,根本就沒想過跟遼軍打仗。)
耶律大石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八世孫,身材高大,相貌堂堂,一表人才,美中不足的是有點坡腳。
耶律大石本是一個文人,曾參加過遼國的科舉考試獲殿試第一,入大林牙院任林牙,人們因此稱他林牙大石。
林牙是遼國官名,掌理文翰之官,相當於宋朝的翰林。
耶律大石通曉漢文與契丹文,還擅長騎射,可謂文武雙全。
遼上京失守了之後,耶律大石棄筆從戎,向耶律延禧請纓出任興軍節度使。
耶律淳登基了之後,對耶律大石很是信任,將西南路交給他統領。
這,耶律大石接到探馬報告,宋軍的一支騎兵已經入境,正朝涿州方向前進。
耶律大石問:“宋軍多少人馬?”
探馬回答:“好像是宋軍先鋒部隊,大約有數千人馬。”
耶律大石心想:“我手中僅有兩千人馬,兵力明顯不足,正麵對抗肯定不行,應出其不意方能獲勝。”
想到這些,耶律大石一方麵派人速回燕京報信請求增援,一方麵則將他自己的人馬拉到蘭溝甸埋伏起來。
蘭溝甸在新城西南方向,這裏原來是一條河穀,此時已幹涸成一條南北向的大路,路兩側則是長長的斜坡,坡上是大片大片的鬆樹林。
率領宋軍先鋒挺入遼境的是副都統製兼西路前軍指揮楊可世。
楊可世在雄州會議上被和詵嘲笑為懦夫,心裏一直憋著一股火,他很想通過戰爭來洗刷這個懦夫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