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盜師再現(求訂閱!)(2 / 3)

王黼很快就領會了童貫的用意。

王黼心道:“童貫這是想讓種師道與和詵承擔此次兵敗的責任啊。”

王黼權衡了一下利弊,覺得還是按照童貫鋪設的路走對他更有利,於是馬上符合童貫:“官家,太師在奏章中講得很清楚,都是種師道與和詵二人沒把咱們大宋的大軍帶好,才遭此失利的。如果他們能遵照官家的謀劃,認真執行巡邊三策,情況就絕不會至此。為正軍法,臣建議將此二人流放嶺南。”

趙佶對種師道在河北的表現很失望,不,應該非常失望!

但趙佶轉念又一想:“種師道可能是太老了,已經不適合統兵了。”

念及至此,趙佶問王黼:“種師道今年七十多了吧?”

梁師成搶著回答:“已經七十二了。”

趙佶輕歎一聲,道:“人生七十古來稀,他都七十二了,就不要流放了,給他降職致仕吧。”

王黼問:“那和詵與侯益呢?”

趙佶:“和詵不是主將,軍事失利不能讓他來承擔主責,不過他作為副都統兼雄州知州,也不能脫了幹係,將他調離雄州降職處分,侯益也同樣降職處置。”

不得不,趙佶雖然昏庸,但卻並不是一個苛刻之人,否則絕不會如此輕易的就放過打了敗仗的種師道等人。

王黼想了想,又道:“童太師今年也快七十了,精力難免有些不濟,陛下看看,是不是讓冠軍侯主要負責收複燕雲一事?”

對於王黼的提議,趙佶很是意動。

這也正常。

同樣的率軍北上。

蔡仍隻帶了五六萬人馬,一到雲地,就數敗遼軍連收三州。

再看童貫,統帥幾十萬大軍,一到燕地,就被遼軍連連打敗,喪師辱國。

這種情況下,趙佶怎麼可能不想讓蔡仍代替童貫?

不過——

趙佶對此也有一些顧慮,那就是他與黃經臣失聯了已經快兩個月。

雖然在這兩個月期間,蔡仍始終在跟朝廷聯係,喜訊連連,可原來三一彙報、五一大彙報的黃經臣突然間就沒了消息,還是讓趙佶很不放心!

趙佶不是沒派人去詢問過。

可趙佶派去的人,全都如石沉大海一般,生不見人,死不見屍,一點消息都沒給趙佶帶回來。

蔡仍倒是提起過一次,黃經臣年紀大了,加上有些水土不服,到雲地沒多久就病倒了,還雲地新複,有很多遼國遊騎,經常截殺股的宋人。

這雖然也能得通,可趙佶卻始終惴惴不安!

因此,趙佶並沒有立即答應王黼的奏請,隻:“讓冠軍侯回京一趟,朕與他談談,再做決定。”

王黼立即就明白了,趙佶這其實已經動了讓蔡仍統領全局的意思,隻不過,他要向蔡仍麵授機宜。

這其實也正常,畢竟是準備將大宋的大半之軍交給蔡仍來統製,趙佶怎麼可能不親自跟蔡仍談談?

王黼應道:“諾,臣這就去通知冠軍侯回京赴闕。”

言畢,王黼就想下去。

不想,這時趙佶卻主動問道:“開封府查那個盜帥留香查得怎麼樣了?”

王黼答:“還沒查到。”

見趙佶皺眉,王黼補充道:“開封府的人,李娘子的樓下有一條密道……”

王黼已經知道了那條密道是通往皇宮的,因此猜到密道必是宮中之人所挖。

至於宮中之人為什麼要挖這條密道,王黼用腳後跟都能猜到原因。

所以,隻是稍稍提了一下,王黼就越過此事,又道:“密道中段有一處地方,明顯曾被人鑿開過,開封府的人將那裏又鑿開,鑽出去了之後,進入了一座民居的樓之中,隻可惜,開封府的人去晚了一步,那裏已經人去樓空,開封府的人跟那條街上的牙婆打聽後得知,那座民居是半年前賣掉的,買家是一個跑商的中年男子。”

王黼總結:“現在,開封府的人初步認定,案犯應該是從那條密道進入樊樓帶走李娘子的,而且是預謀已久。”

趙佶聽罷,麵沉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