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藥師看準時機及時出手,將羅青漢等叛亂分子殺死,立功脫穎而出。
後來,蕭幹和耶律餘睹率軍前來平叛,並受命徹底解決怨軍的叛亂問題。
耶律餘睹向蕭幹建議,將怨軍全都殺了。
蕭幹不同意,認為怨軍中還是有些忠義之人的。
隨後,蕭幹對怨軍進行了大規模整編,隻留下兩千人馬,編為四營,分別由郭藥師、張令徽、劉舜仁、甄五臣四人統領,其餘人馬則分散派遣到各路禁軍之中。
耶律淳稱帝後,蕭幹推薦郭藥師來燕京擔任皇宮殿直,即皇帝的侍從官。
耶律淳將怨軍改名為常勝軍,擢升郭藥師為衛上將軍、都管押常勝軍、涿州留守。
從郭藥師迅速崛起的情況來看,蕭幹是郭藥師的恩人並不為過,兩人的關係也不一般。
蕭幹聽郭藥師進宮來吊唁耶律淳,便想趁機進一步拉攏郭藥師。
現在的常勝軍,已被很善於擴張的郭藥師,擴編到了八千多人馬。
對於兵馬嚴重不足的北遼而言,常勝軍現在已經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
郭藥師的政治嗅覺很靈敏,他一進宮城,便感覺到了宮中的氣氛很緊張,形勢也很詭秘。
所以,吊唁活動一結束,郭藥師便立即出宮,然後他連他在燕京的住宅都沒回,就直接出城,之後回到涿州。
蕭幹進宮沒找到郭藥師,便去郭藥師在燕京的家裏去找。
可郭藥師的家裏隻有幾個隨從,哪有郭藥師?
蕭幹一來氣,更將郭藥師的隨從叫來一一盤問。
也是巧了。
蕭幹相貌猙獰,又威名赫赫,加上沒找到郭藥師心情又不好,所以,在盤問的時候,語氣嚇人了一些,還有些要打要殺之勢。
郭藥師的一個隨從,名叫傅遵,害怕蕭幹打他,就檢舉,“……人知道,太尉李處溫曾和大宋宣撫使童貫來回傳遞密信,李處溫企圖……企圖挾持太後納城投宋。給他們傳遞密信的人是……是趙履仁和劉耀,趙履仁已被大宋授予朝散大夫,劉耀被授予均州團練使,他們現在都在雄州宣撫司等待上任。”
蕭幹聽罷,大驚,連忙去將此事告訴蕭普賢女。
蕭普賢女命蕭幹立刻暗中布置人馬,控製住李處溫父子及其同黨,別讓他們出城逃跑了。
其實——
這時李處溫父子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李奭甚至已經跟手下人約定好,耶律策負責在宮內挾持蕭普賢女,高勰負責關閉並控製燕京各城門,馬諤負責聯絡勸降眾大臣,李奭負責聯絡宋軍,而宋軍一到,他們立即開城。
可就在這最後時刻,李處溫父子以及他們的黨羽被蕭幹捉了。
蕭幹從李處溫家中,共搜出三千付兵甲鞍具等軍隊裝備,錢財七萬餘貫,還有大量的金銀珠寶以及精美的瓷器玉器。
人贓俱獲,沒甚麼可的,蕭普賢女當即就下令:“李處溫曾於國有功,留個全屍,李奭淩遲處斬。”
得知李處溫父子在最後關頭功虧一簣,童貫和蔡攸惋惜不已,然後趕緊將這個消息快馬加鞭告訴給了趙佶和王黼。
趙佶和王黼對李處溫父子在最後關頭功虧一簣也感到很惋惜。
(後來,北宋收複燕京後,趙佶下詔追封李處溫為廣陽郡王,李奭為保寧軍節度使,並令燕山府將李處溫本宅改為一座宗廟,以紀念這對父子為大宋收複燕京而做出的犧牲。)
雖然李處溫父子獻燕京一事沒成,可趙佶君臣通過李處溫父子得知,耶律淳死了,北遼由一介女流之輩掌權,而且燕地人心思宋,內部矛盾重重。
這讓趙佶君臣又動了派大軍收複燕京的心思。
其實——
趙佶不收複燕京也不行——他要是不收複燕京,那蔡仍勢必要去奪取燕京,那樣一來,本來被困在雲地的蔡仍,可就從雲地逃出來了蛟龍入海,到那時,大宋可能就危險了。
所以,大宋收複燕京勢在必行。
趙佶很快就向童貫和蔡攸下達禦筆手詔,令他們不用班師回京,朝廷計劃再出兵二十萬,九月在河北三關會師,這次必須拿下燕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