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非反不可?(求訂閱!)(2 / 3)

雖然劉韐隱藏得很好,可心細如發的劉子羽,還是隱隱猜到了劉韐此來的目的。

劉子羽掙紮了許久,最後還是選擇將他的猜測告訴給了蔡仍,並請求蔡仍務必要饒他父親一命。

蔡仍答應下來之後,突然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數日之後,蔡仍故意在視察軍隊的時候,接見了劉韐。

劉韐以給蔡仍獻禮為由,將他帶來的死士全都帶來了。

因為身處軍營之中,所以,蔡仍身邊隻有劉子羽和兩個親衛,其他人離蔡仍他們最近也有數千米。

這個機會實在是太好了。

而且,通過這一個多月對蔡仍這個勢力的了解,劉韐越發的覺得蔡仍是大宋的巨大威脅,不除之,亡宋者必蔡仍也!

因此,劉韐很果斷的向蔡仍發起了進攻……

……

數日之後,“劉韐沒能擊殺蔡仍,隻是讓蔡仍身受重傷和中毒”的消息就翻過燕山傳到了燕京和河北。

先不提蕭普賢女君臣的幸災樂禍,隻童貫和蔡攸聽劉韐得手蔡仍已經奄奄一息了,既喜,又有點遺憾!

他們喜的是,劉韐竟然真的建功了,有可能因此而解決蔡仍這個巨大的後患。

他們遺憾的是,劉韐並沒有立即就殺死蔡仍,為此事留下了一絲變數。

蔡攸一點都沒為蔡仍憂傷,他主動找到童貫,道:“蔡仍枉費官家對他的恩義,腦長反骨,死不足惜,但他手下將領沒有過錯,咱們可以派人去向蔡仍手下的將領招降,隻要他們帶軍隊來投,咱們就給他們封賞,如此,既瓦解了蔡仍的軍隊,又壯大了咱們大宋,一石二鳥。”

雖然童貫有些鄙夷蔡攸如此果斷的就將他自己的弟弟給賣了,但這到底也隻是他們蔡家自己的事,跟他童貫並沒有關係。

而拋開蔡攸的人品不談,隻蔡攸所提之計,還是不錯的。

童貫覺得,蔡仍如今已經奄奄一息了,應該有不少人願意舍棄蔡仍,回到他們大宋的懷抱。

這麼一想,童貫立即展開行動,想方設法派人去雲地招降蔡仍手下的一眾將領……

……

就在童貫和蔡攸大挖蔡仍牆角之際,劉延慶率領他的問題軍團好不容易才來到了雄州。

在這裏,劉延慶拜見了童貫和蔡攸。

童貫是劉延慶的老上級,所以,他也沒跟劉延慶客氣,直接就開門見山跟劉延慶介紹了一下敵情,他:“目前來看,契丹的主力尚存,而且戰鬥力還很強,不可輕易與之交戰,要保存實力,要穩紮穩打才行。”

劉延慶對於與遼軍作戰心裏也很沒底,尤其是他帶著這支問題軍團一路走來了之後,他:“契丹不是方臘,契丹是金戈鐵馬,不容易對付,依我看,不如等女真人到來,然後咱們南北夾擊,一戰而下燕京。”

事實上,跟劉延慶一樣,童貫也想與金軍一同夾擊燕京,這樣才能保證一戰而下燕京——童貫畢竟帶了二十來年兵,心裏比任何人都清楚,別看他們這邊有四五十萬大軍,可實際上能打的隻有那幾萬西軍,其他軍隊完全是擺設,不,應該是負擔。

不過——

這話童貫不能明,因為他不想擔這個責任。

蔡攸向劉延慶簡要明了一下軍隊駐紮的情況:“現在大軍基本已經集結,兵分兩路,一路駐紮在古城,另一路駐紮在廣信軍,平叔(劉光世)已經去廣信軍了,劉將軍就到古城去吧。”

接替劉鞈擔任童貫的行軍參議官的人是宇文虛中,也就是曆史上那個忍辱負重以死明誌的第一情報人員。

接到了任命之後,宇文虛中立即出發,順路考察了沿途州縣的軍備情況。

到達雄州宣撫司後,宇文虛中又分別去了廣信軍和古城兩地,實際察看了一下軍隊狀況。

回到宣撫司後,宇文虛中對童貫:“軍備情況不容樂觀,物資儲備、攻城器械、軍中士氣等等,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其實——

這些情況童貫都已經知道了,也都報告給了趙佶——河北近百年來沒有戰事,長期的和平歲月,以及從上到下的腐敗,已經讓河北軍隊的戰鬥力低到了沒有下線。

這也是童貫希望和金軍南北夾攻燕京的主要原因。

童貫對宇文虛中:“盡人事,聽命吧。”

宇文虛中則覺得自己既然擔任行軍參謀官,就要在其位謀其政,就要盡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