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奇襲(求訂閱!)(1 / 3)

對於趙佶君臣來,最近真是喜事連連。

之前讓趙佶君臣都快愁白了頭的蔡仍,真被趙佶和童貫派去的劉韐給刺成重傷,即將死去,這個大宋的心腹大患即將除去。

易州高鳳率領五千大軍投降大宋,涿州郭藥師率領八千常勝軍投降大宋,燕京城前的最後屏障已經蕩然無存。

現如今,北遼的蕭普賢女又派使臣來大宋求和稱藩。

這形勢,簡直是好到沒話了。

十月十三,蕭普賢女的稱蕃奏表送達東京汴梁城。

趙佶閱後,更高興!

趙佶立即召集王黼等大臣來到崇政殿,研究處理辦法。

大臣們對此的意見很不一致。

王黼一方認為,蕭普賢女隻是納款稱臣,這不能接受,必須納土才行——他認為,契丹不納土就予以駁回,大軍應繼續北上,因為收複燕京,並不全是為了經濟利益,還有邊防軍事利益,以及重要的政治意義。

李邦彥一方則認為,可以接受,他們的理由是,契丹能夠納款稱臣,這已經是一個曆史性的勝利,納土又能怎樣,燕地民族眾多,管理繁瑣,如果朝廷直接去接管,不定還要倒貼,將成為一個沉重的負擔,再者,有契丹擋在金人和蔡仍前麵,大宋可以在後麵慢慢休養生息,然後徐徐圖之。

他們雙方爭論了很久,誰也服不了誰。

最後,好大喜功的趙佶,還是采納了王黼的建議,決定駁回蕭普賢女的上表。

蕭普賢女上表求稱蕃這件事,在朝廷震動很大,對於宋朝來,這的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曆史性的勝利。

太宰王黼率百官上表稱賀:

製軍命將,用申中夏之威,取亂侮亡,遂複全燕之地,盛超振古,喜溢綿區。臣聞舜肇十二州,始別冀都之壤,周建八百國,首疏召奭之封,當津析木之交,實上穀廣陽之勝,形勢有金湯之險,膏腴號陸海之饒,石晉不納契丹,始大割土地,而失金河之險……

恭惟皇帝陛下,性備堯仁,智兼湯勇,誕敷文德,同四海之車書,肅將威,辟三王之境土,凡此濯征之策,仰係獨斷之神,料纖悉於九重,契幾微於萬裏,神祗效職,地合符,亟臻複古之勳,仰快在之憤,受端闈之獻,方陳希闊之儀,增輿地之圖,更闡文明之化……

從這份奏表可以看出,王黼的確是竭盡阿諛之能,將趙佶誇得已經沒皮了。

趙佶在興高采烈之下,下詔回應道:

朕嗣纂丕圖,日新庶政,思加大信,式協萬邦,每敦鄰國之歡,用遵帶礪之約,豈意蕃族自叛宗盟,命帥出師巡邊……

燕民效順,束身請命以來歸,將盡複燕雲之故疆,聊共成祖考之昔誌,君臣有慶,中外交歡,成此膚功,賴予良弼,丕揚偉績,實係嘉謀……

隨後,趙佶連續發布了四道手詔。

一、改燕京為燕山府,並賜涿州、易州等八州新名。

二、賜新收複州縣曲赦。

三、蠲除科率,即免除新收複州縣的各種苛捐雜稅,對貧乏饑餓之民,以官粟賑濟,勿使百姓流離失所。

四、甄擢賢才,對於新收複各州縣,那些懷才抱藝,湮沒在民間的各類人才,或者素被鄉裏所推薦而沒有試用者,還有那些因忠直而得罪權貴或者被權貴排斥者,以及因失誤而獲罪的官員,都要加以甄別擢用。

朝廷安排快馬將趙佶的這份手詔送達雄州河北宣撫司。

接到趙佶的手詔,蔡攸親自來到驛站對遼使:“我們已接到詔書,對你們稱臣納款不予接受,除非是你們納土,否則免談,現在請你們馬上離境。”

蕭容大吃一驚!

韓昉則苦口婆心道:“若大遼不存在了,將來你們必然會被女真和蔡仍所擾,唇亡齒寒啊!”

蔡攸不聽,轉身離去。

韓昉站在庭院中大聲道:“遼宋已結好百年,誓書具在,汝能欺國,獨能欺耶?”

……

攆走蕭容、韓昉,童貫召集蔡攸、劉延慶、郭藥師一同開會,商議進軍燕京之事。

郭藥師最先發言:“燕京的情況,下官比較熟悉,下官先為幾位大人簡單介紹一下燕京的地形,燕京城分為外城、內城和宮城,四方有八個城門,東為迎春、安東,西為顯西、清晉,南為丹鳳、開陽,北為通、拱辰。城內街道縱橫,主要幹道有東西和南北兩條。城內劃分為二十六個坊,各坊皆有坊門和圍牆。”

童貫問:“宮城在什麼地方?”

郭藥師回答:“在西南,規模不太大,但宮牆很堅固,易守難攻。”

劉延慶問:“城牆多高?”

郭藥師回答:“高三丈,寬一丈五。”

蔡攸問:“城內有多少人口?”

郭藥師回答:“不少於三十萬,其中漢人居多,但勢力最強的是契丹和奚族。”

劉延慶問:“聽奚王蕭幹又叫四軍大王,很會用兵?”

郭藥師回答:“是的,蕭幹此人的確很有謀略,而且十分狠毒,蕭太後主要依靠他,現在他率軍在盧溝河北岸設防,是咱們大軍北上的主要對手,另外還有一個人,名叫耶律大石,人們都叫他大石林牙,這人也很善戰,他現在在居庸關一帶防禦金吾軍,還有一些人馬在古北口和榆關防禦金軍,不過不知為什麼,金軍並沒有南下的意思。”

童貫笑:“大金是咱們大宋的盟國,他們之所以遲遲不進攻燕京,皆是因為與咱們大宋有約在先。”

郭藥師心裏一驚:“原來大宋早已與女真聯合起來了,難怪女真一直不南下!”

童貫如實告之:“郭將軍,對於收複燕京,咱們現在有兩套方案:一是依靠咱們自己的力量打下燕京,這樣最好。二是,如果咱們不能拿下燕京,就請金軍入關,然後兩軍南北夾擊燕京。所以,咱們這次拿下燕京,是十拿十穩,萬無一失。”

劉延慶表態道:“請金軍入關與我軍南北夾擊燕京這個方案最好,一來這可以大大減少我軍的傷亡,二來老實目前咱們軍中的士氣並不太高,而且對遼軍騎兵還有些懼怕,畢竟咱們是以步兵為主,所以,別看咱們人多,但無論是野戰還是攻城,其實都很難占上風。”

蔡攸生氣地:“步軍又如何,蔡仍不是以同樣數量的步軍大敗女真的騎兵,劉都統,氣可鼓不可泄,我們有幾十萬大軍,遼軍隻有幾萬,是他們十幾倍,這樣如果都不能打勝,我們非被下人笑掉大牙不可。”

劉延慶想:“蔡仍能以步軍勝騎兵,那是因為他們的武器先進,打了金軍一個措手不及,咱們可沒有那樣的武器,而且,蔡仍的軍隊,也不全都是步兵,還有大幾千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