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黼答道:“首先是形勢,咱們四家聯合攻打燕雲,蔡仍根本不可能抗得住,他必須要選一方投靠,他不想當民族的罪人,選擇咱們大宋再正常不過。”
王黼又道:“隻不過,讓臣沒想到的是,蔡仍沒有選擇回來,而選擇去流求。”
王黼不明白,趙佶卻心知肚明。
如果蔡仍膽敢回到大宋。
初時,趙佶並不會太為難蔡仍。
可等趙佶將蔡仍的勢力剝光了、將燕雲消化了之後,是絕對不會放過蔡仍的。
在趙佶看來,沒有人比蔡仍的威脅還大,他是真正有能力推翻大宋的人。
另外,除了忌憚蔡仍以外,還有私恨——首先,蔡仍辜負了趙佶對他的信任,這惹怒了一個帝王。其次,蔡仍連他趙佶的女人都敢動、連他趙佶的女兒都敢偷都敢辱,不殺不足以平複趙佶的怒意。
總而言之,隻要蔡仍敢回來,趙佶必殺蔡仍。
趙佶心想:“這個逆臣肯定是猜到了朕一定會殺他,才不敢回來,才想躲到流求那個島上。”
趙佶暗暗一咬牙,心道:“你以為你躲到那個島上,朕就會放過你嘛?等朕收複了燕雲,再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一定派人去攻打流求,以報這侮辱大仇。”
王黼又道:“其實從蔡仍所索要的,也不難看出他是真的打算撤離燕雲去流求了。”
趙佶想了想道:“這不會是蔡仍的陰謀吧?”
王黼也不敢將話死,他道:“是不是蔡仍的陰謀,一試便知。”
趙佶問:“怎麼試?”
王黼道:“簽和約,讓匠人、船工和太學生上船,再將燕雲人的家眷聚集到一起,然後就要求蔡仍交割雲地的險要關隘,看他交接不交接,就知道這是不是陰謀了。”
趙佶問:“為何不先要蔡仍交割燕地的險要關隘?”
王黼答道:“蔡仍要從燕地撤走,所以不可能先交割燕地,官家放心,隻要蔡仍肯交割雲地的險要關隘,這事就差不了。”
……
與此同時,蔡仍將劉錡找來,道:“我將我辛苦打下來了的燕雲送給大宋了,為我和你們還上了所有的恩情,你怎麼?”
劉錡二話不,一拜在地,道:“從今往後,臣必定對主上忠心耿耿,精忠報效主上。”
蔡仍問:“那將來有一,我讓你統兵去伐大宋呢?”
劉錡道:“亦然。”
蔡仍道:“好,這燕雲,我送的值了。”
其實——
不光蔡仍將燕雲送給趙宋一事。
一直以來,蔡仍都高看劉錡一看,哪怕是在劉錡心向趙宋的時候。
就拿上次擴軍來,跟劉錡同期建軍的人,全都是代統製,唯有劉錡是統製,超過別人一頭。
而因為被蔡仍擱置在台灣,劉錡在戰功上根本就比不了他同期的人。
可即便是這樣,蔡仍仍是高看了劉錡一眼,讓劉錡超過同期的那些猛將半步。
人心都是肉長的,蔡仍已經做到了這種程度,劉錡如果還不能全心全意投效蔡仍,那也太不過去了。
更何況,蔡仍已經將劉錡與趙宋的恩義全都買斷了。
劉錡就更沒有心理負擔了。
見劉錡真準備全心全意為自己效力了,蔡仍道:“那你準備準備,準備跟隨我帶兵出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