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孫十二(王)盡,更有十八子(李)。
這是高麗西京最近傳得沸沸揚揚的一句讖語。
高麗西京,曆史悠久,是高麗人的發祥地,在半島曆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相傳公元前兩千多年前,帝庶子桓雄與熊女所生的檀君(又稱王儉)建立朝鮮國,其都城阿斯達就位於此,因此此城又有“王儉城”之稱。
中國商朝滅亡後,殷商貴族箕子來到朝鮮,以此城為都城,是為“箕子朝鮮”。
當地民眾十分崇敬箕子,把他作為朝鮮民族的始祖,因此此城的地位也顯得神聖起來,被稱為“箕城”。
隨著曆史發展和曆史變遷,此城已有數千年曆史(中間也多次推倒重建),早已被建成了一座防禦設施極其完善的都城。
加之,城中有十萬大軍和五十幾萬民眾以及充足的糧草,還有拓俊京這樣經驗豐富的名將統治。
以至於,遼東要想將這裏打下,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
高麗西京中的人也不是鐵板一塊。
這些人中:
有人主張,想辦法讓王楷複辟。
有人主張,王楷無能致使高麗遭此浩劫,又年幼無法服眾,該擁護一個老成持重素有威望的人為高麗王帶領高麗人渡過這個難關。
有人主張,靠金人打敗遼東強盜,還高麗一個太平。
還有人堅決反對金人進入高麗——他們認為,遼東人是虎,金人是狼,別因為拒虎,而引狼入高麗,那樣,前有狼後有虎,一定會加速高麗的滅亡。
這些人爭吵不休,誰也服不了誰。
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下,威望不足以稱王的拓俊京,也隻能勉強維持這個局麵,不能帶領高麗人走出這個困局。
拓俊京覺得,現在能帶領高麗人走出眼前困局的,隻有李資謙——王楷實在是太年輕了,勢力也實在是太了,不足以帶領高麗人走出眼前這個艱難的局麵,隻有從政經驗豐富威望又夠高的李資謙才有可能帶領高麗人走出眼前這個艱難的局麵。
也正是因為如此,拓俊京一直在幫李資謙造勢,那句讖語也是拓俊京派人放出去的。
不過——
拓俊京能做的,也就這些了,剩下的,還得靠李資謙自己——如果李資謙不能從開京逃到高麗西京,那不論拓俊京做什麼,都是沒用的。如果被王楷先從開京逃到高麗西京,那不論拓俊京有多看好李資謙,拓俊京都得因形勢而選擇王楷。而如果李資謙和王楷都不能從開京逃到高麗西京,那拓俊京恐怕也維持不了現在的局麵了,到那時,拓俊京要麼選擇一個宗室立之,要麼就隻能等著高麗滅亡了。
李資謙和王楷也知道,現在正是高麗的關鍵時刻,也是他們彼此之間對決的關鍵時刻,甚至就連他們的支持者也知道,勝負就在這段時間了。
因此,李資謙和王楷兩派的人可以是絞盡腦汁公關蔡仍……
……
掐指一算,蔡仍占領高麗開京已經半年多了。
雖,進入開京沒幾,為防止高麗王氏複辟,為防止別人滋生挑戰自己的野心,蔡仍就已經宣布了,將高麗王氏的男子全都軟禁起來,將高麗王氏的女子全都納入自己的後宮之中,不過,截至到目前為止,蔡仍一直都沒有動高麗王氏之女,也包括李資謙送給自己仁川李氏之女。
蔡仍如此,自然不是因為蔡仍變了,變得不好女色了,而是:
首先,蔡仍真是太忙了——先不,高麗南部地區,一直到五月中旬,才完全平定,也不治理這些陌生的地區有多難,隻讓他們這些外來人在這些地區站穩腳跟,就有夠蔡仍忙的了。不誇張的,來高麗這半年多時間,蔡仍幾乎沒有一不加班的,尤其是在李綱、趙鼎等人沒過來的時候,那段時間,蔡仍幾乎都忙到亥時,有時甚至得忙到子時。
其次,蔡仍原來的妃嬪也不少,關鍵很多都是好久沒見了,像梁紅玉、王三娘、方百花、陳進姑、趙三十六娘、將勤兒,她們想蔡仍,蔡仍也想她們,自然得先可著她們來了,否則,本來就因為蔡仍女人越來越多而生悶氣的她們,就更得鬱鬱寡歡了。
可以,蔡仍好不容易才將自己的地盤和自己的女人們穩定下來,自己也終於可以閑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