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在演戲(1 / 2)

“嘭”的一陣脆響,外壁繪有竹葉疊影、產自正德堂的白瓷杯盞應聲摔碎成數塊,茶水遍地。

正德堂曾是前朝官窯,專製白瓷。國祚交替之後,正德堂未能得到大華高祖皇帝青睞,逐漸沒落,很快為他家兼並。

這麼些歲月過去,如今民間的正德堂瓷器都是當年的舊物。古董還稱不上,但已經有富貴人家挑選著收藏,其中精品,往往價值百兩至數百兩銀子。

李正德並非對瓷器有何喜好,隻是李家畢竟是啟陽十大宗門之一,放到整個新安郡也算有頭有臉,自然少不得這些支撐門麵的風雅之物。

他也不是對瓷器有何研究,書房裏會使用正德堂出品的瓷具,純粹因為其上印有“正德”二字。

曹元魁俯身拾起碎片,放到茶幾上,默然無語。

連雲派東遷啟陽立身梧桐群山淩雲峰,是他暗中牽的線。曹豫傑不想引起啟陽各勢力太大關注,低調以淩雲峰為中心,想要慢慢將整座梧桐山脈收入囊中,把連雲派打造成氣度恢弘的一流甚至頂尖宗門。

長安會突如其來的插足令人始料未及。葉直接將梧桐主峰出雲峰買下,並更名為應峰,徹底打亂了曹豫傑的謀劃。尤其是長安會在葉的帶領下展現出來的胸懷和意誌,打一開始就叫啟陽武盟裏好些人隱含期待。

曹豫傑再想獨得梧桐群脈,其它僅僅租借的各家勢力不足為患,唯獨持有應峰地契的葉創建的長安會無法繞過去。

大華朝廷對武盟既依賴又排斥的緣故,這個時代的土地政策對武林勢力有極大限製。不管是什麼門派,一旦持有地契那人離世,該門派需帶著地契原件另行至有司繳納全額土地金,否則土地重歸國有。像宗親繼承這種法,隻適用於沒有門派背景的人。

去年在青江望山,劉正風持有的望山地契不知藏於何處,趙東遣方承卓討要長生宗掌門印信,以將長生宗據為己有,正是基於這點。他擔心葉和顧琉璃借長生宗門人名義,拿上地契向官府申請延續望山的所有權。一旦程序符合規定,連青江知府趙河都無法阻止,到時候唯有再用別的手段奪取望山,隻會徒增變數。

長安會地契填寫的是葉的名字,如果葉遭遇不測,顧琉璃和蘇玲瓏等人皆能按律製繼續占據應峰。不過長安會銀錢捉襟見肘也非什麼秘密,目前還不虞他們拿得出這麼一筆數額的資金。

李家與連雲派私下裏已經結成同盟,無論以後是何狀態,至少此時李正德是不介意為曹豫傑掃平應峰上的障礙的。但看許亮被害一事,還把當時仍屬於連雲派客卿長老的邱如白牽扯進去,足夠明李正德對待曹豫傑遠不如表麵那麼親密無間。

行刺的計劃,身為李家門客的曹元魁隻知曉一半。好些事情不用講得太透徹,能有今這般成就的人,沒幾個是傻子。倘若不是近兩武盟眼線傳來消息,曹元魁完全沒想到李正德派去的人竟是去年年底在北地觸犯軍令畏罪潛逃的鎮北軍校尉屠彰武。

或許在這幾年裏,自己數次代為引見曹豫傑,惹得李正德對自己生出戒心了吧?可惜這次的事,完全是他用人不慎導致的。

曹元魁心裏冷笑,臉上卻毫無異常,道:“我和豫傑都覺得,武林大會在即,若能大事化,對大家都有好處。”

李正德怒極反笑道:“你的大家有包括我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