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世紀某個周末上午;
地點:十三陵景區九寨溝村;
李良、趙雨、陳飛三人同是計算機係的,利用起來雖各有所長,但三人有一個共同愛好那就是~山地騎行。
不過三人好久沒有出去山地騎行了,原因是倆月前三輛山地自行車壞了兩輛,剩下的一輛沒人作伴也就束之高閣了。
報紙上報導的京北十三陵淘寶挖玉的地方就是以前他們三人騎行的必經之地。最後在陳飛的攛掇下,三個決定再去故地重遊,順便挖挖寶撿撿玉啥的,不定能淘個值錢的玩意兒。
三人擠在一輛借來的摩托車上,直接導航到十三陵鎮九寨溝村。
等到達目的地,已經快中午了。
問起原因,都是導航出了偏差;報紙上所的挖玉處在一個大山溝進去,然後攀爬到半山腰,這裏曾經是九寨溝村的老村位置。
顧名思義,九寨溝的名字就是來自這條山溝裏九座山寨,寨裏的村名多數是解放前這裏的玉器廠製作工人及家屬。因為京郊的地下水位下降,所以原住村民都集體搬到山下九寨新村去了。山上到處是密密麻麻的參大樹,偶爾草叢中還有一些廢棄的石頭房屋。當地政府搬遷安置村民時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必須拆掉山上到的老房子,才能到新村認領新住宅。所以九個山寨的原房屋加起來,完整的已經剩下不多了,在新的地圖上已經找不到這個老村落了。山腰上被遺棄的石頭房,也有一定年頭了,望著稀稀拉拉的殘垣斷壁,三人好象回到了新石器時代。
何爺是這個山上老村落裏整體搬遷後僅剩下的三個留守老人之一(因無子女,自願不搬遷),村名的來曆也是他根據祖上講的。何爺留著山羊胡,頭發是盤起來的,衣衫襤褸,穿著很不講究,但很熱情,和三人聊了一會,指引了他們挖玉的地方也就忙著牧羊去了。。。
臨轉身他甩著羊鞭,嘴裏哼著不知名的曲: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停。。。
何爺的這個曲是對江山蒼翠的有感而發還是另有深意,不得知,看著他遠去的背影倒有幾分詭異。
挖玉的地塊周圍,沿著大樹已經拉起了黃色警戒條幅,三人貓著腰鑽了進去,被挖過的地方,留下了大大的坑洞,一不心滑下去就是一個踉蹌。山體被破壞後,一下雨容易引發泥石流,為了保護山體也為了淘寶者的安全,村裏安排了兩名保安人員在這裏巡守防止後來者再私挖。剛開始挖寶者不聽勸,後來采取了罰款措施,才止住。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前來此處私挖了。來挖的少了,保安來的次數也就少了。從何爺的口中得知,今應該無人值守。三人偷樂了一陣,決定速戰速決。
三人揮著鏟,彎著腰,揮著鐵鍬忙得不亦樂乎。都挖寶的,十個洞九個空,挖到一個就不輕。奮戰了半,三人決定歇會喘口氣,順便統計一下戰利品:三人還是兩手空空。大家都來晚了,看來此地早已經被挖空了。李良和趙雨都不該信了陳飛的胡話,來這荒山野村的,瞎忙乎。完二人把鏟及帽子扔到一邊,倒在草叢裏,假睡一會。
陳飛被也不理他們倆,咕嘟咕嘟喝了幾口水,看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被他們倆這一嘮叨,情緒也挺低落的,獨自溜達尋寶去了。
一不留神,跌進一個廢棄的坑洞內。摔得屁股還挺痛,這倒黴丫的,左手支地,右手用鐵鏟插入坑壁角裏,想借力起身。鏘的一聲,其音清脆,陳飛感覺用力不,可是鐵鏟之處連條縫隙也沒留下。陳飛心中奇怪,坑壁上全是風化的石灰岩,此處卻為何如此堅硬?剛開始還是懷疑鏟到了石頭上發出的聲音,又試著鏟了其他幾個地方。誰知鐵鏟碰到其他地方,石灰岩層就象麵粉一樣,嘩啦嘩啦直掉渣,聲音也很沙啞。唯有此處,就那麼一塊圓形的區域,顏色也與周圍的剖麵明顯不同,好象有塊青石嵌入一般。
玉石!陳飛心中大喜,果然有塊玉石一樣的東西嵌入在石灰岩層中,隻露出淺清的一圈輪廓。他就用鐵鏟心翼翼地把周圍的石灰層剝落,一層一層、一圈一圈地挖,心翼翼,石落如粉,那塊玉石漸漸地露出形狀。生怕敲壞了玉石,他猛喝了一口水淬在岩層上,抹掉浮灰,繼續挖,晶體通透,越發碧綠,陳飛確認是一塊玉石沒錯。
正挖著,趙雨走過來,看陳飛在坑洞裏忙乎著,就貓著腰連忙問在這裏做什麼。“好象是塊玉……”。陳飛已經顧不得抬頭看他,隻簡單答了一句,繼續開挖。這時玉器周圍已經挖出了一圈二指寬的圓形縫隙,陳飛丟掉鐵鏟,捋了捋胳膊,伸出手指捏住那塊玉石的一邊,雙手用力一摳,隨著嘩啦的掉落的細石粉,將那玉石整個取出。吹了吹,捧起一看,竟然是圓形扁平的碧玉,晶瑩剔透,能照出人影兒來。“李良快來過看!”趙雨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的是兩眼放光,連忙叫李良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