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發射方式(1 / 2)

“我想用它來改進一下火繩槍。”

洪衝山將他的火繩槍拿給沈清平看過,它的結構是槍托上有一彎鉤,彎鉤的一端固定在槍上,並可繞軸旋轉,另一端挾持一燃燒的火繩,『射』擊時士兵用手將火繩往火門處壓,使火繩點燃黑火『藥』,進而將槍管裏的彈丸發『射』出去。

由於鉤子和火繩較粗,火門形成了一個大煙袋鍋子,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這種點火方式,由於火繩都是在灰水或鹽水裏浸泡過的,燃燒太慢!

當然這與火繩槍的發照方式有關,它是先點火,然後瞄準,再往後才往火門處壓火繩,所以火繩不能燃燒的太快!

而燧發槍的點火方式就先進多了,它是借助彈簧的力量撞出燧石,產生火花,這點火的方式可比火繩槍迅捷多了。

事情有輕重緩急,在這個時刻,沈清平覺的燧發槍的研製可以說是既重且急,而且他估計這研製困於現在的條件和工藝水平和材料不可能很順利。

另外他能提供的僅僅是一個思路,具體的動手『操』作,在現在這個條件下,他說並不如老匠戶熟練,有經驗,所以他要先提出來,讓錢模子等匠戶們去實驗。

“怎麼改進?”

聽了沈清平的話,孫元化抬起頭來,瞧了沈清平一眼,同時臉上『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大人,我見那燧發槍發『射』太麻煩了,我是這麼想的,用彈簧帶動鐵錐,鐵錐椎擊燧石,燧石產生火花,這樣豈不簡單快捷多了!”

火石取火在這個時代誰都懂的。而處在局中,孫元化雖然不懂的燧發槍內在的意義,但是他卻知道臨敵之際,瞬息萬變,速度既是生命也是勝負之關鍵!

而據他所知火神槍之所以在戰場上幹不過拿弓箭的奇兵就是因為速度——還沒放兩槍呢,奇兵就已經衝過來了,手持火繩槍的士兵在馬刀下隻能被當瓜砍。

而這也是孫承宗訓練車隊,要多兵種配合的原因。

而如果要是增加了速度……這豈不是如虎添翼!而且還會勝過西洋火器!

作為一名封建時代的精英,沈清平剛才的重複已經在他心裏暗暗種下了焦慮的種子。

而沈清平雖然把原理解釋清楚了,但具體怎麼運用孫元化還是不不明白,因此他‘哦’了一聲,說道:“元德可否為我示範一下?”

“可。”

沈清平點了點頭,然後兩人起了身……

……

戶外己是陽光明媚……到了李牛的鐵爐旁,待眾人行禮畢,沈清平看到爐子邊碳鏟手柄的粗細差不多附和要求,於是便彎腰拿了起來,順手捎帶撿起了草苫子掉落的麥草。

隨後沈清平估『摸』這彈簧的距離,把麥草往碳鏟上一繞,然後對李牛說道:“你照著這麥秸的樣式打,鋼條再比麥秸細些。”

李牛這些老軍匠早已習慣了上司的發號施令,因此並沒有問為什麼要這麼做,“嗯”的一聲接過之後,便找了一塊邊角的鋼片,放在了爐中……

這時孫元化也向旁邊的一個鐵匠招了招收,然後吩咐他把錢模子和負責製造火神槍的吳山找來,並讓他帶些黑火『藥』和燧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