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孫承宗也明白了過來,撫掌大笑道:“元德聰慧,不失我望。”
這時候曹文昭、祖大壽、趙率教等一幹將領也明白了過來,祖大壽更是一拍大腿,一口東北味噴薄而出:“好小子,這這這……哈哈哈。”
沈清平說的雖然淺顯,但裏麵包含的內容卻很多,第一這是在攻打,對朝廷有交代;第二,圍而不攻,正好休整、練兵很符合當前的實際;第三,重兵圍攻,後金兵無暇他顧,正好開采鐵石,煉鐵,加強兵備……
這內容太多,以祖大壽的才學很難麵表達,所以隻好‘這這這,哈哈哈’了,當然以上的內容以祖大壽等將領的身份不都感興趣,他們隻是對鋼絲網感興趣,而實際上讓他們最興趣的不是鐵絲網,而是一種戰術。
鐵絲網+戰壕+火炮的戰術!
而這種戰術實際上並不是沈清平想出來的,他的始作俑者是曾國藩,
當初曾國藩與太平軍初對陣是情況好而明軍對陣後金兵差不多,太平軍英勇善戰,而湘軍之初,士兵隻敢遠遠的開槍。放炮、放箭,就是不敢上前。
針對這種情況,曾國藩總結處一套結硬寨、打呆仗的戰術。所謂結硬寨,就是修築堡壘、壕溝等防禦工事,然後步步蠶食了所謂打呆仗就是依靠這些防禦工事,以火炮為前鋒,消耗敵人實力。
而由於湘軍比太平軍的後勤供應更有保證,血肉之軀畢竟難抵火器,所以湘軍節節勝利,士氣也隨之大震,攻勢如『潮』,最後曾國藩攻打南京時也用的這個法子,把南京城外的地貌都改變了,最後成功困死洪秀。
這套戰術的精華就是火器+戰壕!
而這套戰術又被英國人戈登學了去,後來戈登任蘇丹總督時,又用這套戰術戰勝了蘇丹騎兵,由此這套戰術開始在西方流傳開來,而到了一戰的時候形成了鐵絲網+戰壕+火炮的戰術模式,結果一戰打成了最大的‘呆仗’!
而在場的曹文昭、祖大壽等都是老兵油子,甚至祖祖輩輩都是以打仗為生,雖然他們可能還沒想盡這種戰術的好處和意義,但都想到了這樣可以把後金兵耗而滅之,圍而殲之。
其實孫承宗在城外、堡外挖戰壕已經有這方麵戰術的雛形,隻是他想到的隻是用來防守,卻沒想到用來進攻,或者說寓守於攻!
當然這也是由於當時的客觀條件決定的,一是後金兵勢力大,處於攻勢,初始他們沒想著進攻;第二,就是兵力太少,太貧,挖不了太多的壕溝,也建不了太多的堡壘。
但是現在由於後金攻打紮模特旗這個契機,條件成熟了!
而後,孫承宗笑歎道:“一語驚醒夢中人,元德如是!”
眾將含笑點頭,而後袁崇煥向孫承宗拱了拱手,笑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元德此策深得軍法,但如此平白棄之朝堂之上恐有非言,不如留取一營,駐守於此,若韃子來犯,人眾則去,人少則擊,大人以為如何?”
“善!”
看了下手下眾將,文友文謀,武有武勇,孫承宗得意之極,撫須而笑。
緊接著就是商議稅駐守在此的事情,這事沈清平沒有發言權,不在言語,左後敲定的卻是趙率教和組打手的大兒子祖宗澤駐守在此。而在曆史上實際是祖大壽親自做陣於此,然後趙率教駐守覺明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