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見三人中李岩年少,楊嵐又是個女娃兒,李湛當年便拜在楊燁門下習武,想來他才是這次激戰的主力。
誰知卻是楊嵐持槍上前,她實是不願與此人廢話,“破軍槍法”直接展開,向江照晚攻去。江照晚見狀不由一愣,怎麼也沒想到卻是這個女娃娃打頭陣,當下使了一招“大江東去”封鎖來槍,倒是有六分心神在防備李湛突襲。誰知李湛隻是在遠處負手而立,正疑惑之間,忽覺不對。
楊嵐“虎嘯”與“血蹤”一搭,便察覺對方槍上勁力未使足,“破軍槍法”最擅長對決這種心有旁騖之人,當下力貫槍身,半借對手槍勢,原本隻是試探的招式陡生變化,槍尖靈蛇般抬起,虎口中銜著的尺半槍鋒幻化出兩枚槍頭,在血紅槍纓的飄灑之中一紮前心,一紮咽喉。若是普通高手這一下便要命喪當場,江照晚也當真是一等一的高手,當年又常常見識到楊燁鬼神莫測的槍法,這下雖然大意,狼狽之餘依然以連使“江潮千古”、“江海同歸”,兩招都是“大江流”槍法中攻勢最重的招式。
所謂行家伸手,楊嵐一招即出,江照晚登時醒悟過來,楊嵐的槍法絕非等閑之輩可比,放眼江湖隻怕也沒有幾人敢以等閑對之,何況自己分心別處。於是便使出了以攻對攻、以傷換傷的招法,他以前輩之身使出這樣的招式,便是有損風度也不顧了。楊嵐卻是暗暗讚許,江照晚無愧於“南槍王”之名,“破軍槍法”擅於攻堅、借勢,一旦對手被逼露出破綻落於下風之後,後續攻勢綿延不絕,想反手難比登,因此江照晚寧可使出近乎無賴的招式也要扳回先機。
隻是楊嵐既然在對手大意之際占了先機,又豈能善罷甘休,在對手“江海同歸”如同鋪浪潮的攻勢中,長槍遊魚般乘風破浪,本來刺向對手咽喉的槍鋒由實轉虛,刺向對手胸膛的槍鋒由虛轉實,但是由於要躲避對手招法,槍鋒隻是險險劃過對手左肋,造成一個半尺長的創口,登時血如泉湧。這一下出招有“林”之規整,又有“雷”之迅捷,不止是招式收發由心,瞬間心法轉換,“龍虎離合真訣”的內力運用也妙至毫巔。
江照晚以肋下受創換得不失先機,槍化渾圓,後退之餘布下三重勁氣,正是一招“江河疊浪”,其間暗流湧動,對手若是敢輕易上前,便要將其卷入無邊暗流之中。隨之趁機後退,封住肋間幾處穴道止血,順手扯下衣襟在肋間一纏裹住傷口,動作行雲流水,不愧是在軍中長年待過。
這一下江照晚徹底收起覷之心,掌中“血蹤”輕舞,周圍氣流受到槍勢影響,便似被長槍吸引一般。槍鋒所過之處,勁氣凝結猶如實質,隨著槍舞範圍越來也大,長槍攜帶的勁道越來越強,周邊空氣似全被“血蹤”吸附,形成死一般的沉寂,如同風雨前的寧靜,這已是“大江流”槍法的終極奧義“萬流歸宗”。江照晚自忖若是任由自己蓄勢至巔峰,這一槍便是中原幾大宗師、北武林第一人趙重霄也不敢輕攖其鋒。
楊嵐一擊江照晚得手,本有輕視之心,此刻見到江照晚這一招“萬流歸宗”也不由心中暗歎,果然不愧是曾與父親齊名的槍術高手,這一槍由自身真氣而發,引動外在地元氣,集奪勢、蓄勢於一體,已是“技近乎道”的絕頂招法。此刻以她的內功修為而言,也隻是以自身之“龍”,隱隱感應到地之“虎”而已,距離“離合”自如相差甚遠,對手對地元氣的感應及利用確是自己所不及,所展示出來的槍法也絕不在自己之下,加上對手決然不會留手,實是個可怕的對手。隻是楊嵐性格堅毅,便如自己的“破軍槍法”一般,向來是遇強愈強,從無膽怯避戰一。
楊嵐催動“虎嘯”,配合腳步移動,長槍勢如疾風,漫槍影從四麵八方罩向江照晚,即便槍為長兵,依然會有攻防不及的死角,這下便是要通過快速出槍來打斷對手蓄勢。豈知“虎嘯”一接近江照晚身周五尺,便明顯感覺滯澀難行,便如置身洶湧暗流一般。若非楊嵐槍法精熟、內力強勁,立刻便要被動手帶動槍勢,陷入被動。江照晚趁機隨手格擋,輕描淡寫地將對手槍法化解,“血蹤”上的氣勢卻越來越強。看來這一招“萬流歸宗”攻防一體,實是了不得的槍法。
之後楊嵐槍作驚雷,蓄力直擊,意圖引對手決戰,以強破強;江照晚便避其鋒芒,長槍蓄勢之餘,一寸一寸壓縮空間。
周邊李湛、李岩見整體形勢偏向江照晚,也不由得暗暗著急。
楊嵐數招無功,且距對手成勢越來越近,卻也毫不氣餒,此次仍是槍做疾風,照葫蘆畫瓢,星落外一般攻了過去,隻是近得江照晚身周依然受到影響而槍勢變緩許多。江照晚見狀不由冷笑不已,對手槍法高明,實是十餘年來僅見,但此刻已然技窮,明知打不斷自己槍勢仍做無用之功,看來心緒已亂,自己取勝便在頃刻之間,是該考慮如何防止李湛逃走了。當下也是出槍抵擋,隻待自身槍勢一成便發出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