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世間公道(1 / 3)

楊嵐對羅都尉道:“如何?”羅都尉沉默一會兒,道:“我自知罪孽深重,但我立誌今日起便拋卻過往,重新做個好人,從此不再傷害無辜一人!若違此誓,誅地滅,你信不信我?”此刻佛心宗廣傳教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傳播甚廣,隻是多已被曲解,不知是勸世人破除執念的寓語,反倒都以為為惡一世,一朝悔悟便得解脫。羅都尉也正是如此。

楊嵐道:“我信你。隻是若你今日幡然悔悟,我便放過了你,如何對得起死在你手下的冤魂。放過了你,世人都如你般今日殺人,明日悔改,那我都將放過麼!”羅都尉急道:“我未到三十,便積功升到都尉,受寵於褚統領。留下我性命,日後定能大有作為。我可以在都做內應,為你們打開宮門,城門也可以的……你若不信,我可以立字據,此生定然報效流光……”

楊嵐不理他,對李岩道:“該如何送他歸去?”李岩道:“血債血償即可,不必太過。”羅都尉還在那裏掙紮,楊嵐頭也不回,反手一槍洞穿他頸項。之後對周邊女子道:“剩下四十九個人,你們看看,做過惡的都指出來,自有我為你們主持公道。”眾女子感激涕零,紛紛上前指認。每確認一人,蕭無忌上前便是一槍。這群人在都作威作福慣了,此刻生死竟操於一群弱女子之手,也算報應不爽。

最後清算,也隻剩下常三一個活人。大概是他不太合群,便被派出戒備,卻因此逃得一命。此刻全隊皆滅,他一人獨活,便是返回都也隻有死路一條,隻能求楊嵐等人收留。更何況還有四十二名女子,若留她們於此地隻怕也難以生存下去,最終薛晴拍板,全部帶去三崤,交給他父親去處理,又將劫掠來的財物幹糧分給眾女帶上。由於射聲軍來時都騎的有馬,蕭無忌、薛晴也一人騎了一匹。又尋車輛套上馬匹,讓眾女坐上,仍然還剩下三十來匹馬無法處置。這些都是上好的戰馬,隨便放走可惜不,被人發現也不好處理後續。最終還是靠楊嵐對常三耳語幾句,常三高高興興帶著三十來匹馬走了。若李岩所料不差,過不多久,三十匹戰馬便會進入流光城。

從出都時的幾人,發展到現在的幾十人,大多還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累贅,也算異數。唯一的好消息便是大家夥兒攜帶的幹糧足夠,因此完全可以離開大路隱秘行進。眾女強忍悲憤遠離故土,在無所適從之中展露出別樣的堅強,楊嵐便尋隙傳了她們一些簡單的防身之術,薛晴也傳了她們一些醫術。眾女即便資不是很好,仍然仔細修習,或許便是將來仗以安身立命的技藝。

楊嵐除了教授眾女武藝時還算活躍,其餘時間便坐在馬車中沉默不語。李岩知她心中鬱結,一時之間千頭萬緒,也不知道從何處起,半晌才道:“師妹也不必太過哀傷,這樣的人,咱們見一個殺一個便是。”楊嵐搖了搖頭,道:“我隻是在想,為何短短不足二十年,這個世道就變成了這樣。我年幼時,父親抱著我出入軍府,便將那八字指給我。我清楚記得,我跟著他念出來時,周邊軍士也大聲念了出來,最終他們也是這樣做的。再看看今,他們背棄了前輩榮光不,居然成為禍亂的源頭。軍隊這把雙刃劍,如今終於開始將鋒芒指向自己。也不知道還要多久,才能夠撥亂反正;也不知道在這段時間,又有多少人會受到如她們一般的傷害。”著指了指外麵的那些女子。

李岩道:“俠義之行須得昭告世人,方能震懾宵。若行俠仗義還要藏頭露尾,豈非讓惡人氣焰越發囂張。若一人行俠不足使其止步,便引千人引萬人行俠,直到他們不敢為惡為止!”著縱身下車,拔出佩劍,削斷路邊樹幹。未等樹幹落地,李岩長劍連斬,片刻之間削成一塊木牌,順手在正麵刻了“屠戮百姓,行惡當誅”八字,又在後麵細細刻了羅都尉等人如何殘害七裏店村民的事實,落款落了一個“俠”字。之後對眾人道:“以後所經之處,斬惡誅邪,便留此牌,讓敢於伸張正義之人知曉吾道不孤。”大家轟然叫好。之後他讓大家繼續趕路,道自己去去就來,騎了蕭無忌的馬向來路馳去。個把時辰後返回,對眾人道已將木牌釘在村莊醒目處,望能夠起到震懾的作用。隻是雖然自己故布疑陣,將跡象引向他處,仍是要加緊趕路。

回到車上,他對楊嵐道:“你既然有心,回頭與李湛整肅軍隊,我在江湖中行俠義之舉,咱們同心協力,便不信不能肅清諸惡。我們不要公道自在人心,要公道存於世間萬事,讓所有人都看得到。那才是應得的公道。”楊嵐瞅他半晌,緩緩伸出手掌。李岩會意,與她三擊掌以為盟誓。

又行了一日,此時已至三崤腳下。楚王朝受限於兵力,一旦進入深山,是不會進去搜檢的。因此多有被稱為“亂黨”、“前朝餘孽”的一些人就躲進深山老林,過起與世隔絕的生活,葉真與薛寒山便是這樣的人。好在二人隻是屬於“不食周黍”一類,因此也不曾受到過朝廷的重點“照顧”。再加上“庸醫”名聲素著,即便都內的達官貴人也難保自己沒有求上他的時候,因此無論李岩一行還是那群無家可歸的女子,來投靠二人也都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