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揚帆滄溟(1 / 3)

到了盧先生處,他已然授完課,讓楊嵐自行閱讀學習,自己在院中讀書納涼。見二人來了,便讓二人坐。楊超誠惶誠恐挨著李岩坐下,卻看到李、盧二人大眼瞪眼。半晌盧先生對李岩道:“你事情繁雜,不去做事,來我這裏幹坐著做什麼?”李岩“啊”了一聲:“先生也不知道我來做什麼的麼?”盧先生睜大了眼:“我又不是神仙,哪裏能知道你想什麼?”房內讀書的楊霞“嗤”地笑出聲來。

李岩撓撓頭,有些尷尬地道:“我來過幾次,每次先生都知道我心中所想,還道先生洞察一切呢。”盧先生啞然失笑。李岩接著道:“此番前往倭國尋醫,茫茫滄海之上如何定位就成了問題。船上火長楊超也隻行過近海路線,此番特來請教先生。”盧先生想了想,喊了聲:“霞兒,把書房櫃中那個紫色的匣子拿來。”楊霞答應了一聲,不一會兒拿了出來,遞給盧先生,自己卻不肯回房,也在一旁磨蹭著不肯走。

盧先生也不攆她,自顧打開盒子,露出裏麵十二塊大不一的正方木板,以及木板下的一副絹帛。他取出木板交給楊霞拿著,又將匣中絹帛鋪在院中石桌之上。三人見了,都是一聲驚歎,原來是一副地形圖,上麵勾勒著諸般界限、地名。李岩之前從宇文漣漪處獲得過一副,卻怎麼也比不上這一副詳盡。

盧先生不理他們驚詫神色,自顧道:“這是大唐最盛時十八道、六都護府全圖,以及疆域之外的異國地圖。前朝建立之初,由於之前中原諸強爭霸,連年戰亂,國力不足,北疆異族趁勢入侵,燒殺搶掠,擄我子民數以十萬計以為奴隸。太宗皇帝迫於無奈,與最強盛的突厥締結城下之盟,忍辱負重,臥薪嚐膽,積聚國力。十載之後,滅突厥、破薛延陀等禍亂主力,之後北方各部歸附,遂置燕然都護府統之,即後來的安北都護府,後來又有單於都護府,屬關內道。”著手指在地圖上上一大片被紅筆勾勒的區域一劃。

接著又道:“高句麗與中原的世仇且不多了,隻他連年寇邊一項便不可輕饒。太宗皇帝曾禦駕親征,拔城十座,殺敵巨萬,隻是路途遙遠,補給不足,隻得撤兵。之後連年用兵,到高宗時終於滅高句麗,建安東都護府,統遼東、高句麗、渤海國等地。”著在地圖右上一劃,劃出安東都護府的統帥範圍。

楊霞遞上茶水,盧先生卻不喝,隻是繼續述:“大唐強盛,邊疆部族不斷歸附。南方部族繁多,大唐雖無偏見,兼納百家,仍需加強管理,才能得保邊疆安穩,民眾和諧,遂在交州設安南都護府,為南疆穩定之根本。”又在圖上劃出安南都護府的範圍。

李岩凝神而聽,他生於亂世,成長之後便見到一個四分五裂,以北燕朝廷為主導的疆域,卻是不知前朝曾經竟如此昌盛。

盧先生繼續道:“安西都護府幅員遼闊,始建於滅西突厥以後,後又分出北庭都護府。曾統領山南北,西自波斯東至蔥嶺,轄龜茲、於闐、疏勒、碎葉四鎮重兵,之後常年與周邊戰,以保證中原穩定。至大唐中葉,中原發生一次嚴重叛亂,都護府奉詔抽調精兵組建‘安西行營’,平定叛亂收複都。西部孟蕃卻趁機占領隴右、河西,從此安西都護府與大唐通道中斷,四鎮孤軍仍是堅守近五十載,最終杳無音信,應是失守了。”著劃出了安西都護府的範圍。

此時唐已亡近二十載,明知這些都護府定然已經不在,李岩卻忍不住喟然長歎。盧先生也是歎了口氣,之後手指在圖上一劃道:“現在楚逆的領土隻有河南道以南這一部分了,卻還要憑著這塊地方以奉北燕,真是中原之恥!”之後又為他們介紹了整體局勢。

李岩依了盧先生指點,此刻去看這張屬於前朝的地圖,除了大唐疆域占據中央好大一片地方,再往西就是大食人的阿拉伯帝國比較大,而此次要去的倭國僅僅是在大唐版圖東邊的一個島國。在圖上看,隻要沿著流光一直往東,就能到倭國九州島,到時沿島航行,再繞過四國,從難波津登陸,向東北即是平安京。

此時到了重點,盧先生從楊霞手中拿過木板放在石桌上,道:“可知此物是什麼?”李岩翻看一下,見木板正方,邊緣刻著刻度,也不敢妄言。楊超在旁邊道:“刻著刻度的木板,我好像有些印象。聽經常走海路的前輩過,可以參考著定船的位置,叫什麼名字卻是他也不清楚,怎麼用就更不清楚了。”

盧先生道:“不錯,就是用來定位的。此物名為牽星板,是我根據前輩《開元占經》中記載所製。持此物與北極星位相合,則可得知船隻在海中的模糊方位,東西向行船時常用來測定是否偏離航線。”楊超也隻是知道此物而已,至於怎麼用那可是一竅不通,李岩、楊霞更是一頭霧水,隻能聽盧先生細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