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妙傳謠言(1 / 3)

在藤原宗家吃過飯之後,嶽陽才滿意地去了,席間東拉西扯了許多,卻不再“五雷正法”的事情,走時有專門地叮囑近日裏要心謹慎。因此事後樓明月卻是好一番埋怨,道嶽陽還沒有本因寺的道正老和尚大方。李岩卻道:“姑姑不通武功,自然不知道嶽兄對我了這許多已算仁至義盡了。此時我內功已成,即便他將‘五雷正法’盡數傳我也未必能使我有所進益。”

方晴羽也道:“青崖得對。嶽道長其實已為五行之氣的來源得清楚,隻需要依‘負絕雲’相關心法去練習轉化即可。”李岩點頭道:“不錯。之前運轉內功,真氣走督脈則為陰勁,自任脈生則為陽勁。當時覺得能分陰陽已算不錯,卻未進一步去想還能分屬五行。其實心、肝、脾、肺、腎各有經脈連接,隻要入魂、藏精、凝神、聚魄、守意便可生五行之氣。且因五行之間可相互轉化,隻要能善加利用,完全可將本不屬於任何屬性的‘負絕雲’真氣轉化為一種,對上相克屬性的功法時必有奇效!”

方晴羽笑道:“你倒得輕鬆。心連手少陰經,有主穴九;肝連足闕陰經,有主穴十四;足太陰脾經,便算一半也有二十一穴;手太陰肺經,有十一穴;足少陰腎經,為二十七穴。且不算足太陰與足少陰的穴道各為雙倍,你這麼多經脈穴道又有多少人能練到。更別如何入魂、藏精、凝神、聚魄、守意了。”

樓明月聽他們了這許多經脈穴位什麼的直接頭大如鬥,不過好歹弄明白,雖然嶽陽沒有傳什麼“五雷正法”,也不影響李岩在這方麵的進境就是了。當即道:“都醫武不分家,我今才知道些端倪。看來不明白這些經絡穴位想練成高深武學也難了。你們也不早,害我枉做人。”

李岩卻道:“也不必這麼,嶽兄此來定然是為了正一教張真人與師父的香火之情,姑姑招待他一頓飯菜也是應該的。武學一道,最忌諱勤學苦練而不加思考。雖一味埋頭苦練,不怠於外物,在勇猛精進上會有優勢,一旦遇上單靠勤學苦練不能越過的瓶頸那就糟糕了,或許便會在關口卡上一輩子。”

方晴羽補充道:“確實不錯。師父教什麼學什麼,不會自行衍生、變化,傳了十分能得八九分就不錯了,一門武學的傳承到最後隻能越來越差,這也是許多神功絕藝消失的原因。但能多方考量,涉及本源,便可在傳承之中加入新意,即便遺失了前輩特色,也加入了新意,自然不會太差,甚或猶有過之。當然也要看武學根底的,一些自己還未到境界的習武之人妄加修改經典,結果隻會更差。”

樓明月道:“這些我是不懂的。我隻知道嶽陽此來,定然是嗅到了什麼對咱們不利的味道,或是拿不定主意,或是不方便直,這才來傳這些東西,以保咱們的安全。還是勤加練習吧。”

其實五行除了對應五髒之外,還對應六腑,隻是互為表裏的緣故,內家功法的內息在內而生之後化生陰陽五行,六腑所對經脈多數用以流轉真力,少有氣自其而生,充盈之後可入奇經八脈,然後為功用。隻是穴道繁多,任意關鍵節點穴位流轉不暢,真氣運行就會遲滯。高手對決之間往往隻爭一線,片刻間的真氣遲滯所帶來的後果不堪設想。而內家高手真氣之生異於人體氣血自然流轉,為了尋求真氣運轉的速度須得逆轉自然行事。關於人體氣血之行是否合於道,醫武兩界各執一詞,甚或無論在醫還是在武,內部也都有不同看法。

於九音的看法是異於常人的。他人體氣血之行應是合於道也成,不合於道也成,總而言之乃是人體為適應於世間生存而做出的自覺調整,應算是人道不算道的。若這種調整,也屬於地之理也無不可,如同魚生於水中,上岸即死一般。因此可稱之為後之道,與先之道是有區別的。

李岩運轉“負絕雲”內功心法,守意入脾而生土,聚魄入肺而生金,藏精於腎而生水,入魂於肝而生木,凝神於心而生火。之後他也不管正常氣血該如何流轉,隻是講究五行生克之理,調動脾中之土入肺轉為金,兩金相合入腎生為二水,三水相合入肝化為木,四木相合入心化為火,五火熔成一爐,煆而為一,行於經脈,流於指尖,登時右掌火意盎然。李岩伸出手來,一團火焰被他托在掌中。

楊霞驚道:“師父,你這是戲法麼?”李岩苦笑一下,抖手將火焰丟出門外,落在石階上,直接將石階燒了一個洞才漸漸熄滅,當真是把周邊人嚇了一跳。方晴羽咋舌道:“這麼厲害麼?”李岩道:“這都運功半了,若是當真打起來,這種火勁有什麼用。待我再練練,找到最短的行功路徑再吧。若有單一五行屬性的明暗之勁,又能操控自如,應對平晴明的五行式神,即便他有陰陽法陣壓製,也能易如反掌。現在的話還是算了,如此施展出來,隻會予以敵手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