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十二年(114)八月二十,色昏黃。宋臨安城外臨平鎮,趙構率黃麾半仗二千四百八十三人,奉迎皇太後,普安郡王趙瑗(15歲)與崇國公趙璩(1歲),跟隨在他的身後。
宰相秦檜、樞密使張俊,太傅、醴泉觀使韓世忠,及侍從、兩省、三衙管軍,列隊相迎。軍衛歡呼,聲震地。
秦魯國大長公主(65歲)、吳國長公主(60歲)攙扶太後(韋氏6歲),從船上下來。
“娘——娘!”趙構(5歲)大喊一聲,迎上前去,抱住母親,喜極而泣,淚下如雨。
“康——兒!”韋太後將他摟在懷裏,哽咽不已。
“娘娘好!”趙璩邊喊邊搶先一步,上前幫忙攙扶;趙瑗也想去,但卻有些靦腆,站著未動。
太後停住腳,攬住趙璩詢問:“這位娃兒真乖,是誰呀?”
“養子趙璩,那一位趙瑗也是,過來,一齊見過太後娘娘!”趙構抹淚解釋著。
“娘娘萬福金安!”趙瑗施禮。韋太後不冷不熱地輕輕點了點頭……
大帳,韋太後坐下歇息,趙構及兩位老公主,在跟前侍候;趙瑗在一旁,主動幫著給大家斟茶。
“娘娘,趕了這麼遠的路,興許口渴了,請喝茶!”趙璩搶先端著一杯熱茶,雙手捧著,親自送到跟前。
“喲,這乖孫子,真懂事呀!”韋太後接茶在手,摸了摸他的圓頭;轉身遞向兩位公主,“姑婆——秦魯國大長公主,您先喝!”
“不不,您先喝,您先喝!”大長公主遵禮推讓。
“吳國長公主,您先來吧?”韋太後繼續謙讓。
“不不,嫂娘娘,您先請!”吳國長公主亦不敢造次。
“來來,這邊有,這邊有!”趙瑗也捧了茶過來,一一遞上。
“康兒呀,今日勞師動眾的,搞了這麼大排場,”韋太後抿了一口茶,似覺愧疚地,“實在讓娘心下不安!”
“一別十六年了,百官們都惦念著您,非要前來迎接,”趙構解釋著,“這不,為了節省開支,好不容易裁減了一半的儀仗人員。”
“哦,老身在北方時,即久聞韓世忠——韓元帥之大名,”韋太後特意詳詢,“今日可曾前來?”
“來了來了,他平日賦閑在家,從不見客,今日聞訊,非要前來!”趙構回答。
“快快請來,老身亟待見見他!”韋太後有些心情急迫。
趙構趕緊吩咐:“是是,有請太傅、醴泉觀使韓世忠——!”
“韓太傅——覲見!”宦者大聲宣召……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後娘娘,萬福金安!”韓世忠(5歲)來到大帳之外,跪地施禮。
“免禮免禮,快快請起!”韋太後端詳良久,感歎地,“您就是韓相公邪?當年與金兵大戰黃蕩,您夫人梁紅玉擊鼓阻金兵,殺得金兀術十萬大軍,鬼哭狼嚎,奪路逃歸,消息傳到北方,實在令人快慰!”
“唉,那都是過去的事了。”韓世忠搖了搖頭,往事似乎不堪回首。
這位韓世忠,生於哲宗元祐四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公元1090年1月6日),陝西省綏德縣人,字良臣。
他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年輕時勇氣過人,能騎尚未馴服的烈馬,性喜喝酒,不受約束。18歲應募參軍,身體魁梧、風度瀟灑、雙目有神,時而力挽00斤強弓,飛馬射箭,時而手舞鐵槊,急馳於峭壁之間,可謂勇冠三軍。
崇寧四年(1105),西夏擾邊,韓世忠所在部隊抵達銀州(在今陝西米脂西北馬湖峪),禦邊抵敵,韓世忠斬將奪關,西夏軍大敗。
經略安撫使上報其功,為時任陝西、河東、河北宣撫使的太尉童貫所疑,“止補一資”;韓世忠後來又屢立戰功,方才補授進義副尉,隨即因功轉進武副尉。
宣和二年(110),江南發生方臘起義,韓世忠以偏將隨王淵出兵鎮壓,以伏兵擊敗起義軍,王淵讚他:“真萬人敵也。”
他又乘勢追擊方臘至睦州清溪桐,俘獲方臘,立下赫赫軍功,轉任承節郎。
宣和三年(111),韓世忠隨劉延慶出兵燕山(今北京市郊),收複被金所掠失地。宋軍被金兵一擊即潰,唯有韓世忠率五十餘騎,近抵滹沱河,出敵不意,擊敗金兵。他又隨軍平定山東、河北股地方武裝的起義,因功轉武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