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上鏡山(1 / 2)

飛劍瞬息百裏,就可取人首級,天賜對此劍術又愛又恨。他希望自己也能學會此飛劍,不僅是為豆翁豆婆報仇,更是要除盡天下欺負無辜百姓的惡人。

他看著城主府上掛的“天下為公”牌匾,暗想:“飛劍取豆翁豆婆首級的凶手真的是天玄門的高手嗎?”

他生活的雁湖城一直是在天玄門的治理庇護下,回風裏的百姓也一直安居樂業,直到發生了豆翁豆婆的凶殺案。

見餘念跟城主玄靜子爭論沒有個結果,他心中反而存有一絲安慰,希望天玄門不是凶手,畢竟天玄門從小在他心裏埋下的形象已經根深蒂固。雖然此前他對天玄門很氣憤,但現在凶手未定,他的心又開始偏向著天玄門。

對於玄靜子的提議,餘念雖然不開心,但也隻能無奈接受玄靜子的建議,準備帶天賜先回回風裏處理豆翁豆婆的後事。

仵作見此,道:“我剛才從回風裏回來的時候,見到善雲莊已有派人去幫助安排豆翁豆婆殮葬的事情了。”

玄靜子道:“善雲莊行動倒是快,難得他們長期以來在雁湖城幫助窮苦百姓,為我們的治理減輕了不少壓力。”

餘念道:“回風裏有居民在善雲莊幹活,應該是他們告知善雲莊的。”

善雲莊雖然不在城中心,但在雁湖城西南角占據了一塊很大的地,莊中樓房鱗次櫛比,層樓疊榭,一重重蔓延開來。

善雲莊是雁湖城最富有的一戶人家,城中近半的產業由善雲莊經營。善雲莊並沒有恃財傲物,對雁湖城百姓極為友善、愛護,每月初一、十五廣施錢糧,救濟窮人。城中百姓無論誰有困難,隻要向善雲莊尋求幫助,必然能得到幫助。

城中百姓以為善雲莊辦事為榮,隻要說是善雲莊的人,都會受到旁人的尊敬。

玄靜子見善雲莊出麵幫忙處理豆翁豆婆的後事,心生感激,這些年來,善雲莊為雁湖城做出的貢獻著實不少。

他向餘念道:“老先生,既然有善雲莊在幫忙處理,那我就不過去了,等你們處理完了,就來城主府,我帶你們上鏡山。”

餘念帶著天賜出了城主府,會合了大門口的石大、李三等人,回到了回風裏。

豆翁豆婆的屋中,在善雲莊一位黃姓管事的帶領下,街坊鄰居相互幫忙,靈堂已經搭建起來,兩口漆黑厚實的棺材並排停在廳中,尚未封棺。

棺材中,豆翁豆婆的頭顱已經與身體縫接在一起,屍身清洗幹淨,穿上幹淨整潔的衣服,平靜地躺在棺材中。

天賜看著棺材中的豆翁豆婆,內心哽咽,趴在棺材上哭喊著爹娘。

餘念在一旁感謝善雲莊的黃管事,黃管事道:“餘先生客氣了,這是我們樂意做的。馬副莊主聽說這裏發生了不幸,就讓我立刻趕來了。”兩人客氣了一番,繼續帶著眾人處理豆翁豆婆的後事。

過了一會,做法事的祭司宣告吉時已到,宣布封棺。餘念拉開天賜,眾人將棺材板蓋上。

之後一切都是按部就班,天賜晚上燒紙錢守靈。第二天一早,回風裏一些青壯年,抬著豆翁豆婆的棺材到城外二十裏遠的一個土坡上,將他們並排安葬。

看著泥土一點點的覆蓋棺材,天賜大哭不已。雖然豆翁豆婆不是他的親身父母,但是想到他們對他的萬般寵愛,就非常掛念他們。如今卻再也沒有人來寵他愛他,失去了依靠,年僅八歲的他,以後該何去何從。念及此,他不禁悲從中來,淚水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

餘念見天賜如此悲痛,安慰道:“天賜,別哭了,你這樣痛哭,會讓豆翁豆婆的魂魄傷心,舍不得離開。現在是讓他們鬼魂早點上路,早日投胎轉世做人,到時說不定你們還有緣分再見麵。”

他拉著天賜的手,道,“來,過來,給豆翁豆婆墳旁種上柏樹,保佑他們精神永存。”

天賜哽咽著擦幹了淚水,在餘念等人的幫助下,種下了四棵柏樹。

豆翁豆婆的後事處理完畢,餘念看著天賜,充滿憐憫。他急於讓天玄門給個說法,便帶著天賜去了城主府。玄靜子交代了府中師弟及文書相關事項,便帶著餘念和天賜往天玄門趕去。

鏡山,這座自天玄門成立以來才被人熟知的奇山,堪稱是天下絕險之山。遠遠看去,宛若三道石柱或鋒利的刀鋒突兀地直插雲霄,偶有石縫蹦出的鬆柏,為鏡山點綴出青青綠點。

鏡山分前中後三座山峰,前山是小鏡山,中間的山峰是天玄峰,後麵的山峰是鳥絕峰,這個此前在道宗和魔宗大戰中已經介紹過。

從雁湖城到鏡山大約一百裏路,如果玄靜子禦劍飛行,頃刻間便到。但是帶著餘念和天賜,無法禦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