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抵達洞陽館(1 / 2)

南大門這裏人來人往,但是每個人很守規矩,都是靠右行走,一切井然有序。城門左右各有一個書生打扮的人站崗,從打扮看,顯然是洞陽館的弟子。

這時,從城門裏快步走出一個洞陽館的弟子,跑到青靈子等人跟前作揖,道:“各位師叔伯及師兄駕臨,弟子有失遠迎,怠慢之處,還望各位師叔伯及師兄見諒。”

青靈子一看,正是當日送貼到天玄門的洞陽館弟子常書,看來他們是安排誰送的貼,誰負責接待,一條龍服務。他笑道:“賢侄客氣了。”

常書道:“幾位這邊請。”說完,在前麵帶路。

從南大門進來,則是景陽城的主幹道——景陽路,橫穿整座城池,路麵甚寬,可以容下八輛馬車行走。主幹道正中央是用漢白玉鋪成,大概有兩輛馬車寬,漢白玉色與兩邊青石磚鋪就的道路形成鮮明差別。

主幹道兩邊的樓宇鱗次櫛比,有茶樓、酒肆、肉鋪、廟宇、商店等等。商店也是門類多樣,專門經營有綾羅綢緞、珠寶香料、香火紙馬等。還有醫藥門診,看相算命、鐵匠鋪等,各行各業,應有盡有。

大的商店門首還紮“彩樓歡門”,這是用竹木搭建並圍以彩帛的裝飾性門樓,門樓上懸掛旗幟,招攬生意。

在這些樓宇中,最華麗氣派的則是兩座酒樓,一座叫做“景陽樓”,一座叫做“洞陽樓”,彩樓相對而立。臨街的主樓均是三層,每層的裝修非常輝煌華麗。其中景陽樓的家具全部采用昂貴的黃花梨,而洞陽樓也不遑多讓,家具采用的是小葉紫檀,均是紅木中的極品。兩座酒樓的屋簷,都向外懸掛了一個旗幟,上麵書寫著酒樓名字,甚是醒目,以便招攬客人。

雖然兩座酒樓是競爭對手,但是並沒有出現這家生意好,那家生意差的情況。兩家酒樓的生意均是賓客滿座,有藝人還在酒樓裏唱著小調增加顧客的粘性。

青靈子感歎:“這街市比雁湖城繁華許多,不知道給洞陽館帶來多少稅收收入。我們不僅門下弟子不如別人,連城池管理也不如別人。比起景陽城,雁湖城的街市上沒有如此繁華熱鬧,稅收上想必也是差一大截。”

玄靜子在一旁聽著掌門的批評,一臉慚愧,這次不敢再搭腔,隻是認真聽著青靈子的教訓,配合著說幾句“弟子一定好好學習洞陽館的管理方法”,給足了掌門麵子。

主幹道行人眾多,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賈,有叫賣的小販,有乘坐轎子的大家眷屬,有問路的外鄉遊客,有聽說書的街巷小兒,有酒樓中狂飲的豪門子弟,男女老幼,士農工商,三教九流,無所不備。

雖然景陽路上人來人往,但是井然有序,沒有人行走在中間漢白玉區域。隻有有時要過對麵去才有人跨過漢白玉道,更沒有人在漢白玉道上停留嬉戲。

常書引著青靈子三人則是走在了漢白玉道上,因而青靈子可以很好欣賞兩邊的街景,不需忍受人擠人的痛苦,也不會受到幹擾。

對於百姓不在漢白玉道上停留這個奇怪現象,青靈子好奇問道:“街上這麼多人,他們為什麼不走中間的漢白玉道路?”

常書解釋道:“漢白玉道是留給貴客走的,比如幾位師叔伯、師兄這樣的玄門正派傑出人物。或者有時候街上出現突發情況,有這樣一條通道,可以暢通無阻的快速趕到現場。景陽城公布的法律法規甚是嚴格,每個人都需要遵守,洞陽館的弟子也不例外,平時洞陽館的弟子也不敢走漢白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