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想起來,我對於到國小二年級之前的年齡(大約是我八歲之前)的記憶真的是模模糊糊的。說我笨嗎也不是,或許是我的天性樂觀無知使然,對於一切的事物都比較遲鈍,有點傻個兒的樣子。而這樣的傻裏傻氣當然會有不同的評價,好心的人會說你比較好相處,嫌你的人就認為你是好欺負的呆瓜。不過樂觀的天性倒是讓我很快就能忘記所有悲傷的事情,睡一覺天一亮,煩惱很快就煙消雲散了。
我聽老媽說過,小時的我很皮,連幼稚園都沒讀完就被送回家裏管教了。什麼樣的調皮會令幼稚園的老師受不了呢?
據老媽陳述,每次在上課時間,小朋友都乖乖坐在教室內聽課時,就我會坐不住,身體也靜不下來到處亂晃。動能太多的時候,就會自動離開座位,不過不是光明正大的,而是劬身弓背偷偷摸摸的跑去別的小孩身邊,幹什麼呢?就是“聊天”。這對別的小孩算是騷擾嗎?有的小孩認為是,有的小孩則很高興有小朋友跟他們一起說話,雖然都是一些童言童語,但也不失為培養童年感情的交流方式。隻是,身為老師當然眼睛就會盯緊些,我這種影響同學上課的錯誤行為(當然我潛意識告訴我是對的)是不被允許的,除了叫我回去課椅坐好外,當我不聽話時,就會開始念我並且說一些小朋友應該乖乖讀書,不要惹出讓老師或爸爸媽媽生氣的事情,說了一大堆講了一長串,說到我自己都會記起來並且一字不漏的背誦出來,弄得老師哭笑不得。
現在回想,我應該在記憶與背誦方麵還是存有天份的,隻不過是在被責備訓斥的時候,潛移默化一點一點的訓練出來,所以能夠多聽多溝通就能夠多學些東西。可是,壞習慣一點一滴慢慢累積後,我無法讓自己安靜的待在教室裏,老是想往外跑,一個五歲的小孩子心裏想的隻有快樂玩耍,哪會想像隻溫馴小羊乖乖的聽課呢?於是,我便會趁著大家不注意的時候偷偷跑出教室,一個人獨自蕩秋千,溜滑梯。
那時候小孩子的遊樂設施隻有那麼兩三樣。幾次之後,覺得光是溜滑梯蕩秋千實在無趣,便會好奇的往幼稚園圍牆外的街道探視。每當我看見外麵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往來穿梭,熱鬧景象像是無法抗拒的魔力一次又一次要將我拉出幼稚園外,彷佛園外才是遼闊自由的世界,園內則活像一間兒童監獄。
當時的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去幼稚園讀書?讀書有什麼用?為什麼我不能回家玩呢?玩樂的童稚心靈曳動著逃往外界的身體,我終於忍不住著手進行逃離幼稚園區的行為。
想一想,這時候的我得開始動腦筋混出園區。小孩子的身軀矮短,幼稚園四麵牆壁大約是一般孩童的兩倍高,無法直接跳過去,要找墊底的東西。能夠墊底而且小孩子也能搬動的就是椅子了,我曾經看過老爸拿著椅子踩高去取牆壁上的古老擺鍾,將它上緊發條後再放回牆壁上。
到哪裏去找椅子呢?上課的椅子太矮無法墊高達牆壁的高度,於是我想到了園長與老師辦公室裏麵的高腳椅,其材質為鋁製圓椅,不會太重,我一個人搬剛剛好。躡手躡腳的走進辦公室裏麵,待探視四周沒有人之後,便以最快速度快跑取物,再飛奔出外,沿途還不時張望著是否被老師發現我的惡行(不過我隻想離開幼稚園而已,因為離開園區對我來說是最好的,在逃離過程中,我是一直這麼認為……….)。
當我抓住牆壁奮力的往上爬,外麵的世界也就離我越來越近,完全跨越壁壘之後,跟著一番騰空,結實地落在堅硬的柏油路麵,由腳底傳來的是一陣陣刺骨疼痛經腳跟腿部沿脊髓直衝腦門,此時的我猶如越獄的逃犯,顧不得腳跟的疼痛,內心雀躍如籠中鳥初獲自由,一心隻想奔回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