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2)

小時後在鄉下長大,接觸的都是鄉下小孩,遊玩嬉樂於鄉間田野,小河海邊,生活玩樂非常單純自然,尤其是小學階段最常爬牆摘芒果,爬樹捕龜子,河邊撈小魚,池塘養蝌蚪,海邊戲水摸螃蟹,菜園抓蝴蝶….至今仍是一段又一段甜美的兒時回憶,不像現在每天摸的都是電腦,養的都是病毒細菌。

這種載浮載沉的學習生涯一天天的過去,國小四年級時,我的喉結還沒長出來聲音也尚未轉成低沉,在一次兒童樂團選拔會中,我也要去參加試唱(其實是被迫的,因為每一班都要同學試唱,然後選出一些較有唱相的同學來組成國小合唱團,共有四,五,六三個年級,還分低,中,高音三組)。本來想說是隨便唱一唱,結果莫名其妙就被選上成為合唱團組員,列為中音組。

原來是學校要有代表出去參加縣內國小合唱團比賽,所以找到練唱學生後,每天下午放學後都會留下來練習發聲演唱,最令我頭痛的就是看五線譜那些蝌蚪文,一個一個看是看得懂,但是一連串霹靂啪啦的蝌蚪文字串要經由舌頭演唱出來,則往往令我打結。而最令我害怕的是音樂老師還要一個一個抽點來唱,一顆顆蝌蚪文已經很難辨認了,何況是一群蝌蚪文五線譜。

音樂老師是一個四十幾歲的女老師,印象中的她每天臉上都是塗抹著一層層厚厚的隔離霜,再加上濃妝豔抹,整個人炯炯有神英氣逼人,練唱時間總是非常嚴肅,令人難以正視。不過,教我們這群小毛頭練唱算是十分認真。

練習時間日複一日,每天拿著鏡子反覆看著自己練唱的嘴型口齒倒也習慣,隻是在搭配低中高音合唱方麵的節奏與音律偶而會出錯,會遭老師糾正。

三個月之後,終於到了驗收成果的時刻,我們國小要跟其餘五間國小進行合唱比賽,這是第一次我跟著團隊出去校外跟別間學校競賽。那是五月的炎熱季節,每個參賽的隊伍都是穿著白短袖製服與藍色短褲並著白色長襪,整體看起來非常有朝氣。當主辦人講完比賽的規則與評審後,第一個代表對上台開始合唱,我也開始仔細聆聽著合唱的歌曲與音調,我想是合唱的關係吧!每一隊聽起來的感覺幾乎都是差不多。就這樣經過五隊之後輪到我們國小最後一隊,雖然有點緊張,可是還是盡力把練習時的努力表現出來,問心無愧就好。

結果揭曉,我們學校果然不負眾望得了第一名,是倒數的,也就是最後一名的意思啦!音樂老師似乎也老早就看出結果了,並沒有責備我們,隻是鼓勵大家下次比賽再加油。我知道她的內心應該有一點點難過,因為六隊比賽還能得最後一名實在是不簡單。可是這次去比賽讓我學習到:團隊的比賽確實不是個人所能控製的,隻能依賴眾人的互相協調配合才能發揮合唱的淋漓功力。

回去學校以及家裏,每當有人問及合唱比賽的結果,我都說我是去拿飲料與蛋糕的,因為比完賽後合唱學生都坐在車上啖著預先準備的蛋糕與飲料,老早就忘記比賽的成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