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厲鄉溝曲仁裏村北隱陽山腳下,有一處數裏長深壑幽穀,人稱仙人穀。此地樹木繁茂,奇花異草叢生,且與珍禽異獸共榮,景致極為秀麗、清幽。從隱陽山中流出的溪水,跳躍、歡唱著穿行於數裏深壑幽穀後,在一平台之地安靜下來,環繞著平台之地緩緩流淌著。在緩緩流淌著的溪水邊平台西側,有一株兩人合抱方勉強搭手的世上稀有之千年古槐樹。古槐樹旁,有一石頭壘砌的屋,據那是五百年前一位修仙人所建。那修仙人成仙前便年過古稀,也無人知曉其姓甚名誰及來自何方。他來仙人穀後,先前住在一自建茅草屋內,常受暴風驟雨煩擾,不得安寧。一年後便采取積沙成塔方式,每日撿拾石頭一塊,用三年功夫將石屋壘砌成,當晚便搬入居住。修仙人日食野菜山果,並撿拾草藥煉丹藥急救前來病者,且分文不收。曲仁裏方圓百裏有疑難重病患者慕名而來,皆痊愈而歸。直到修仙人救治過第八百一十名重病患者,終於得道成仙,不知去往何處。留下石屋依然矗立在老槐樹旁,無聲地述著仙人故事。
現如今石屋由一對均年過半百的老萊子夫妻居住著。
這老萊子並非姓老,他本姓萊,為商朝萊侯之後裔,原籍楚國荊門,出生於楚康王繼位之初。因萊姓源於子姓,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屬於以國名改姓為氏,故其父為他取名為萊子,寄希望他有忠君愛國之誌。萊子果然不負父望,在而立之時便成為楚國名士,原居楚國紀南城中。其性情瀟灑不羈,通今博古,上知文,下曉地理,尤為精通《周易》。再過不惑之年,開始主張戒除驕矜,淡泊名利,亡卻好惡,順乎自然。因他近年來欲著書立,警示後人,要選一清靜之地,加之不願“受人官祿、為人所製”,便告別父母,攜妻來曲仁裏,隱居隱陽山仙人穀中。
萊子夫婦來仙人穀後,還開墾出一片荒地,種上瓜果穀物,過起了田園生活,與曲仁裏村人偶爾相遇,相處也和睦融洽。其舊友也時常來穀中探望。隻因萊子來隱陽山仙人穀隱居剛近命之年,牙齒卻全部脫落,滿頭白發蒼蒼,觀其貌老相十足,曲仁裏村人背地裏稱其為老萊子,久而久之,便當麵呼之。老萊子也欣然接受。倘若有人不心僅呼其“萊子”,他便感到不快。
老萊子夫妻隱居隱陽山仙人穀當不久,也不知從何方跑來一頭遍體鱗傷青牛,一連多日趴臥古槐樹下,不吃不喝,漸漸便骨瘦如柴。老萊子夫妻近前細細觀察,發現青牛兩條後腿傷重,站立不起,因而無法行走尋草覓食。夫妻倆見其可憐,便喂其草料,飲其清水,還采集草藥,為其療傷。僅半個月,青牛便恢複了體魄,一身飽滿的腱子肉,黑緞子一樣的皮毛。老萊子夫妻便留其家中,拴於古槐樹下飼養。從此,青牛便成為老萊子家中成員,任勞任怨地拉梨耕田,拉車載物。誰見了它,都禁不住讚歎一番,誇其體魄健壯,性情溫順。李耳雖經常放養自家黃牛,卻習慣常去村東那片開闊草場放牧,隻聽徐二子讚歎過青牛,至今也不曾得見那青牛及老萊子尊榮。
這年六月,越冬麥剛開鐮收割,上蒼突然反常,厲鄉溝內大雪驟降,漫鵝毛成團飛滾,三三夜方停。厲鄉溝及周邊,到處冰寒地凍,牧草全被大雪凍死淹埋,牛馬無草可食。老萊子夫婦為青牛所備草料,也很快食盡。夫妻倆心急如焚,便將降雪前收割且來不及脫粒的一堆麥草開啟,供青牛食用。出乎意料,此舉遭到青牛拒絕,它或許不忍心將老夫妻倆辛辛苦苦收貨且未脫粒麥草毀耗掉。當老萊子將一捆帶粒麥草抱到青牛眼前,青牛盡管舌舔鼻孔,身子卻倒退十餘步,瞪著一雙圓眼,對麥草視而不見。老萊子拉牛韁繩不動,喚老妻同拉,青牛照例不動。
恰在這時,李耳約二子幫他找尋自家夜裏走失的黃牛,進入仙人穀,路經古槐樹下。見此情景,問明緣由,上前幫老萊子夫婦一起拉。青牛就倒身伏地,前腿跪地如求,後腿用力支撐。四人使盡周身氣力拉,而青牛依然紋絲不動,還昂頭朝狂吼,震得地動山搖。老萊子憐惜青牛,怕韁繩傷及其身,就將那捆麥草抱與青牛跟前喂之,無奈青牛又兩眼緊閉,搖頭示謝,始終不肯張嘴食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