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過扶風老子識長桑 驅瘟疫青牛獻醜寶(1 / 3)

話老子騎青牛,牛頭站立灰鼠,由徐甲牽引,離開秦都雍城,朔渭水一路西行去往扶風。

扶風所在地及其周邊,來很有些經曆。神農氏時期,這裏屬薑氏部族。黃帝時期,屬岐伯部落,後稷周部落。堯舜時代,為周始祖棄的封地,屬後稷有邰氏。老子一行來此地時,郡縣製還未建立,其後的扶風“郡”,當時也不過是一個不算很大的窮村莊。

這扶風村柳樹很多,枝條輕搖動,依依欲喚人。或許這扶風村便是因千千萬萬個柳條在風中拂動而得名的唯一村莊。

時值晚秋,然寒霜出毒日,氣仍在燥熱之中。

正應了“該冷不冷,人生災情”那句古老諺語。老子一行在雍城客店期間,便聽來往客人言,扶風一帶突然之間暴發瘟疫。得病之人,嘔吐拉泄,脖頸腫脹,發熱不退,神誌昏迷,胡言亂語,癲狂抽搐。這些染病的人,症狀大致一樣。村中村醫,因無良方可醫治患者,束手無策,眼眼睜睜看著村民發病幾日便一命嗚呼。不到一個月,村中已有數人死亡。人們驚慌失措,異常害怕,整個村子一下子籠罩在十分不祥的氣氛中。家有病人的人家,呼叫地,驚恐萬狀,不知如何是好;家裏暫時沒有病人的人家,如臨大敵,更是提心吊膽。一部分人嚇得逃往外村。其中有剛傳染上這病的人,嚇得張嘴大哭,往外村親戚家跑,很快地又在這村傳染上這病。

一場瘟災,眼看就要在扶風這一帶村莊之上鋪開。

老子決意要前往此地,查探疫情,找尋祛除瘟災之良方。

師徒一行來到距扶風村南僅五裏遠一山腳下,一條大河橫在眼前。

此河名為七星河,相傳王母娘娘的七個仙女曾在河中洗過澡,被一放牛娃瞧見。七個仙女即刻變作七顆星星,飛入空。此河從此被喚作七星河。而老子師徒身後所處依大山,名喚飛鳳山。據有神鳥鳳凰從界而來,被七星河吸引,久久不願離去,並俯下身子,飽飲甘甜河水,這一飲便不願離去。時間久了,神鳥鳳凰便在七星河南岸化作一座形似鳳凰後展雙翼俯身飲水壯飛鳳山。扶風村便坐落於飛鳳山對岸。

老子師徒來到飛鳳山腳下時,隻見七星河河邊有一位年欲古稀的老者,豎立岸邊在等後對岸正在行駛而來的渡船過河。老子見他皤皤白首,衣衫襤褸,卻氣度不凡,非尋常人。便靠扶著徐甲,從青牛背上擦下,拄著拐棍站在地上,與那老者攀談。得知,那老者自稱是祖傳八代的醫者,名叫長桑。老子不僅驚喜作揖道:“你就是民間傳的神醫長桑,幸會,幸會!老夫是洛邑草民老聃。”

長桑忙作揖還禮道:“神醫不敢當,隻是傳承些祖傳醫術。我也久聞先生大名,今日在此相會,深感榮幸。”

老子言道:“我在翠雲峰隱居其間,孔丘前去,他曾提及過與你同鄉,讚歎你醫術高明,在齊魯大地被稱作神醫。不知你為何來此地?”

長桑道:“我近年周遊列國,到民間行醫。近來聞得扶風發生瘟疫,便趕來這裏。”

老子得知長桑也為瘟疫而來,十分欣喜言道:“今日路遇同心同德者,我師徒就與你一同去扶風驅瘟除疫。”

閑談間,渡船已來到岸邊,一個中年艄公撐竹篙站於船上。長桑扶老子走上船頭。徐甲將青牛牽到船尾。然後中年人將船慢慢撐動,好大工夫才將渡船撐到對岸。

老子師徒與常桑下船之後,便一同向扶風村急趕。

來至扶風村頭,便遇到準備被逃往別處的十幾個村民,言村上瘟疫越發嚴重,再不走就要遭受滅頂之災,滿門絕戶。老子手指長桑勸大家道:“莫要驚慌,莫要外逃。現神醫長桑到此,定有祛除瘟疫良方。”

那些村民半信半疑,都上下打量著長桑。

長桑也勸道:“我是祖傳八代醫者,諸位先回各家,轉告鄰裏,找閑屋將病人隔離開來,待我探明病情在做打算。”

準備逃往別處的十幾個村民,終於被勸回去。

老子與長桑在村前找個閑屋暫時居住,作為驅瘟除疫落腳之處,從當晚起,便不分晝夜地忙碌起來。

當時,村中危急病人中最危急的是個中年漢子,名叫丘離。他發病急驟,嘔吐拉泄,渾身滾燙,焦躁不安,兩隻眼睛紅紅的,大聲呻吟,並喊著要去跳井。繼而便不吃不喝,長期時常進入昏迷狀態。

青年村醫秦艽坐在其床邊,一臉無奈。

老子見丘離長期昏迷不醒,就問長桑道:“你可有醫治良方?”長桑手把丘離腕部言道:“從脈象來看,是長久缺水少食。可先飲些湯水。”老子吩咐秦艽,從廚房端來半碗涼開水遞給長桑。長桑將水碗送到躺在床上的丘離嘴邊,一點一滴地將涼開水傾到他的嘴裏。丘離雖已昏迷,但是知道往下咽水。由於他嘴裏、肚裏幹熱發燥,很需要水,所以水滴一落入口,就很快如旱地見了雨點,滲進去不見了。長桑見此情形,就將那涼開水半口半口的往下倒;接下去是一口一口地往下倒。倒下去半口,他很快咽下去半口;倒下去一口,他很快咽下去一口。半碗涼開水霎時之間倒完了。丘離的昏迷,明顯地減退,他擠著眼,伸著手,表示還要水喝。老子又讓秦艽給端來碗涼開水,又用同樣的辦法將水往他肚裏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