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老子於花海湖畔夢境中前往崗什卡雪峰山洞會過西王母,當晚便與眾生肖在花海湖畔過夜。第二日,眾生肖遊玩似乎還沒有盡興,懇求老子特許在在花海遊玩一。直到第三日清晨,雄雞報曉花海湖,老子便騎上青牛,灰鼠跳上牛頭,玉兔跳上虎背,烏龍腿爪盤蟒蛇遊蕩上方,紅馬背立雄雞,白羊、毛猴緊跟,黃狗與胖豬隨後,戀戀不舍離開花海鴛鴦湖,走出花海告別闐國,沿河西走廊北行,三日後便進入甘州(今張掖)境內。
甘州地處河西走廊,黑河從其境域靜靜流過,彙入黃河。黑河也稱“弱水”發源於祁連山,是河西走廊一條較大河流,因其發洪時挾帶黑沙滾滾而來,河水為黑色,故而得名黑河。自古黑河水量充足,是河西先民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從夏商時期開始,黑河兩岸便先後有羌、戎、狄等少數民族在居住。到春秋以後,又有烏孫族與月氏族先民先後在此落腳。烏孫族居甘州城為烏孫國,月氏族居甘州城西二十裏處黑水城為黑水國。
卻在距甘州城東六十餘裏處,有一座呈西北西走向的大山,人稱合黎山,也稱東大山。此山位於河西走廊南側。河西走廊北側的山多為荒山禿嶺,寸草不生。而合黎山上則鬆柏參,叢灌密布,四時景色變幻無常,仙姿萬千。被今人稱作“東山煙霧”,為有名的“甘州八景”之一。
老子與眾生肖一行進入甘州境內,沒有進入烏孫族所居的甘州城,徑直奔往甘州城東的合黎山。這裏山巒起伏、氛雄偉、山秀峰奇、溝壑縱橫、岩峻石怪,鬆柏蒼翠、花草飄香,飛禽走獸繁多。老子與眾生肖一路見得山穀幽幽,雜樹叢生。來此如入仙境,心曠神怡,有留巒忘返之感。
老子一行在路途中,遇一騎彪馬者,自稱為黑水國月氏老,聽這山中剛建有寺廟,特來山中朝拜。問其如何進山,月氏老便主動為老子一行引路。月氏老還懂得生肖獸語,一路同生肖笑。
來到山前有一巨石矗立處,月氏老言道,此處便是和黎山山門。那巨石稱為女媧石,此處原有有兩塊,是女媧補時剩下的,擲拋於此,另一塊去了古浪峽,隻剩這一塊獨守山門。老子與眾生肖近前仔細觀賞,女媧手印依稀可見。
從巨石旁進得山門,陡峭的奇峰異石還造就了“棋盤綠蔭、神仙賜福、接駕神泉”等自然景觀。棋盤山中間有一條界線分明的“溪流”,兩邊各一營盤,棋局對奕,相傳是烏孫開國國君坤莫與月氏開國國君禺知至此對奕,布下棋局的真實反映。據兩人戰成和棋,因而同在甘州境域建國,為烏孫國與黑水國。棋盤山後有泉水涓涓,盤山而下,遠望九曲長河,近則龍飛鳳舞,充滿活力,如同接駕之勢,故名曰:“接駕神泉”。更有以形取名的“河飛渡、樺林佛鍾,通棧道,登雲梯、大漠逐鹿、無限風光”等自然景觀琪神兼備,栩栩如生,令人升騰無限遐想。
再往前行,見一寺廟,就是月氏老所言新建寺廟,為一到此雲遊的竺僧人出資所建,喚名東山寺。因剛剛竣工,還沒有開光,雖有院,有殿,卻還無僧,無道。月氏老下彪馬,於寺廟外前焚香三柱,隻對寺廟拜了三拜,就又騎彪馬引老子一行向山頂走去。
從東山寺步入隻能容一人通行的羊腸道,向山上約走五六裏,在兩山峭壁之間,一股悠悠溪水,穿密林,破亂石,從絕幽奇境中奪路而出,直奔兩山峽口外,淌入石縫,變成暗流。
老子一行從從山腳到山頂,可謂移步有花,仰首見樹,一路回蕩著一支綠色的韻律。待登上主峰,眼前更是豁然開朗。正值朝日初上,煙霞掩映山頂,更宛如蓬萊仙境。
老子見山頂一岩壁下有一岩洞,便所幸與眾生肖進洞查看。此洞洞口雖不甚大,洞內卻別有地,且漸入漸闊,可容百人之眾。
走出岩洞,老子環顧四周,不禁讚歎道:“此山林巒奇秀,山崖間石窟掛壁,峰頂鬆柏蔥蘢,晨雲曉露,流泉花溪,真乃世外仙山!”
蟒蛇見老子對此山興濃,就問老子道:“師傅,我等今晚在此岩洞中過夜如何?”見還在沉思不語,灰鼠幫腔道:“莫如師傅在此地開一道場,向山下居民講經傳道時日如何?”胖豬道:“我看不妥。再此地開道場,除我等生肖外,何人能跋山涉水前來。”
這時,一直在老子身旁不語的月氏老言道:“聽經問道之人不必犯難,就我黑水國一呼便有百應。”
老子對月氏老道:“既然如此,我等今晚便在此岩洞中過夜,並多住時日,從明日開始講經傳道。不過,你黑水國除你之外,再限十人前來。”月氏老向老子作揖道:“多謝先生賞識,我明日一早便帶十人前來聆聽先生講經傳道。”言罷,騎彪馬下山去了。
第二日清晨,雄雞報曉合黎山,朝霞滿。月氏老果然帶領十人騎彪馬來到山上。那十人也不言語,任聽月氏老呼喚,在山頂岩洞旁中搭建了道台。此後,一連多日,每逢老子講經傳道,月氏老都同那十人到場聆聽。
這日,老子在道台傳道回到岩洞住處後,正在與生肖笑。不料那月氏老下山後,讓那十人回黑水國,又騎彪馬獨自返回山頂,進入岩洞中拜訪,問道至深夜,談論最多的是道法自然。月氏老道:“連日聽先生講經授道,受益匪淺。請問先生,道為何?能否再明示?”老子道:“我送你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法道,道法自然。’”見月氏老不甚理解,老子道:“看你對此似乎有些疑惑,你既然懂得生肖獸語,就讓我生肖弟子釋之與你,如何?”月氏老謙恭道:“我當學而不厭。”
於是,灰鼠道:“師傅是言:萬物形成之時,還在地形成之前,無聲無響,空虛無形,獨一無二,往複運行不止,可以是地形成的本源,是孕育地的母親,我不知道稱他為什麼,隻好認為這就是‘道’,再勉強認為他是廣大無邊的大,大到似乎不存在,不存在感覺著遙遠,如此遙遠又似乎就在眼前。因此,道大,大,地大,人也大。在我們認知的四大中,人也是一大,人存在於地,地存在於,存在道中,而道的運行則是依照著自然法則。”青牛道:“師傅在道德經雖然開章就,‘道可道,非常道!’但從這一章裏麵,我還是能深深感覺到師傅悟道的那份執著,決對不是那種無為而為的做法一樣,從這裏我也似乎感覺到,師傅對悟道的時候感覺著道的無法清晰感知,隻有感知自然去感知道。”金虎道:“師傅這一章站於人大之立場,引申到道的大。似乎讓我們知道,自已所做的一切,就是把人的大融合到的大中去。”玉兔道:“人心不足,人一切以自己為中心,仿佛自已就是父地母,切不知道自已隻不過是地中一個物體,渺到不能再渺。”烏龍道:“人類用盡心智強自作大,其實也隻不過是自己腦中形成的世界,不合自然之數,隻不過是大自然中的一些不正常現象。”蟒蛇道:“人類的滅亡與否一點也改變不了地運行,道的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就算這一片地沒有了,他依然可以孕育出另一片地。”紅馬道:“道大,大,地大,人也大。此四大,其中道大,大,地大那是乾坤中不同爭論的事實。而人大,則是指人心之大,人心為什麼大,隻是在地上的所有萬物中,他有一種淩架其上的物種優越感。白羊道:“師傅做學問也是離不開人心,他想把人渡到效法自然運作,這也算是一種對人類的一種愛,對道的一種追求。”毛猴道:“尋求一種人生的自然之道,把人的成長與生長接近於自然的成長,便是師傅要追求的道人生。”雄雞道:“眾人都會覺得,生活本來就是這樣,而不是有這麼多的不公,不平,不忿,不可理解。”黃狗道“人之所以不快樂,不幸福,就是因為不懂得順應自然道的生活法則,而一味的強調弱肉強食的自然競爭法則。”胖豬道:“雖然自然中有一種競爭的法則,可他們中更有一種共存的法則,而作為四大中的人,便要在占據了完全的競爭優勢之後去尋找一種共處的法則。這便是師傅道法自然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