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老子與眾生肖,目送姑布子卿方士騎馬帶窮奇離去後,老子騎上青牛,灰鼠跳上牛頭,玉兔跳上金虎脊背,紅馬背立雄雞,白羊、毛猴緊跟,黃狗與胖豬隨後,烏龍腿爪盤蟒蛇遊蕩上方,走出獓狠穀,行不過半日,便來到鳴沙山中。
鳴沙山距三苗村寨西不足五十裏,與三危山遙遙相望,因沙動成響而得名。其山為流沙積成,整個山體由細米粒狀沙粒積聚而成。登高望去,沙峰起伏,如虯龍蜿蜒,金光燦燦,宛如一座金山。其山東西綿亙八十餘裏,南北寬約四十餘裏,主峰高不過百丈,沙壟相銜,盤桓回環。
鳴沙山又名神沙山。鳴沙山之所以神奇,其一它雖為流沙堆積而成,但是山而不是丘,而一般流沙隻能堆積成平緩的丘,沙隨足落,經宿複初,白被人從上踐踏而下的沙、留下的腳印,一夜之間又會被風吹複原狀,痕跡全無;其二它的鳴響,每當大風刮過或眾人結伴下滑,都會聽到或婉轉如歌,或鳴似雷聲的聲響,令人驚心動魄,別具情趣,而夜闌人靜,沙聲如哨長鳴,淒厲幽婉,令人悚然;其三是它雖通體金黃,但沙粒不是全一色的金黃,而是由紅、黃、綠、白、黑五色沙組成,晶瑩閃亮,五彩繽紛。
唐代不知名詩人對鳴沙山奇觀有詩描述:
傳道神沙異,暄寒也自嗚,
勢疑鼓動,殷似地雷驚,
風削棱還峻,人臍刃不平。
正是鳴沙山這許多的神奇之處,便有了許多離奇的神話傳。
傳之一:很久以前,鳴沙山是蒼鬱茂盛的青石山,山中多神廟。每逢廟會,都要唱戲敬神。有一年正月十五鬧社火,山中社火隊雲集,鑼鼓喧。不料,驚動了瀚海沙漠中的黃龍太子。黃龍太子凶猛殘暴,吼叫一聲,就會黑風四起,積沙如山。這晚,它難耐寂寞,愉跑出來看杜火。看到精彩處,激動得大聲叫好。霎時飛沙傾泄,一座沙山平地而起,將所有的人全壓在黃沙下麵。黃龍太子自知罪行深重,回去也無活路,便一頭撞死在青石山上。從此,青石山便成了沙山。山底下的無數冤魂,便經常敲鑼打鼓,訴他們的不幸遭遇。直到今,當地人:“後山響,轟隆隆。前山響,鑼鼓聲。”
還有一個美麗的傳,是有一,黃龍來到敦煌,看到這裏花紅草綠,瓜甜果香,發起野心來,便施展淫威,噴吐黃沙,刮起黑風,搞得昏地暗,風吼沙飛。碰巧,這玉皇大帝的三女兒正在月牙泉洗澡,就把黃龍作怪的事奏聞庭。玉帝聞報後,下令東海青龍去征討黃龍。二龍相遇大戰起來,從空中殺到地上,又從地上殺到空,一直大戰了七七四十九。青龍是條水龍,遠離海水,幹渴難當,廝打了一會,便伏臥在東麵歇息。黃龍見青龍力不從心,十分得意,驕橫地又向東方飛去,青龍見勢不妙,急忙起身用角抵住黃龍,使盡全身力氣,死活抓住它不放。黃龍性強氣盛,使勁向青龍猛撞,青龍力疲但寧死不讓。隻聽崩地裂一聲巨響,黃青二龍都撞死在地上。黃龍躺在南麵,形成了一座沙山,每當大風刮起,沙粒飛舞相撞,發出雷鳴般的吼聲,人稱鳴沙山。不過,那沙子不管隨風怎樣亂跑,也過不了青龍化成的那座石頭山,即三危山。
且老子與眾生肖來到鳴沙山下,登上一座沙峰,舉目四望,不禁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這鳴沙山蜿蜒像一條巨龍,在無邊無際淺黃色的蜿蜒波痕中矗立,一眼望不到盡頭。整個山體呈黃色,由五色細沙積聚而成,凹凸變幻,隨風移動,如波瀾起伏。肉眼望去,金色與黑色居多,塑造出形狀各異的造型,讓人驚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將鳴沙山雕畫得如此美麗而神秘。
觀看鳴沙山奇景,老子即刻像孩童般心中升起欲望,有一種要體驗滑沙的衝動。詢問眾生肖感受,大家出奇一致。
於是老子與眾生皆登上沙峰最高處,一齊滑下。其沙吼聲如雷,震耳欲聾。直樂得老子如孩童般歡喜,眾生肖皆前仰後合,東倒西歪,相互揚沙打鬧,嬉笑不止。打鬧嬉笑過後,再奔上另一沙峰,向前方窪地遠望,卻有一片綠地盡收眼底眼底。但見此地芳草茵茵,林木蓊鬱。四周雖被流沙環抱,卻又不為流沙所掩蓋。更有趣的是,那流動的細沙不是向下流,而是由下向上流淌。老子不僅歎道:“在茫茫大漠中有此綠地,在在滿目荒涼中有此一景,深得地之韻律,可見道之造化神奇,令人神醉情馳也。”
再往前行,立於紅馬背雄雞突然叫道:“前方有人,像一僧人。”
毛猴眼尖,手搭涼棚一望,一指道:“不錯,確是僧人阿難。”
老子與眾生肖來到近前,隻見阿難盤腿坐於一顆老樹下,雙手合十,口中反複默念著“阿彌陀佛”咒語。阿難兩腿前還放有一個紫金缽盂,缽盂中裝滿聖水,聖水隨著阿難咒語,跳起無數根半尺多高的水注,上下抖動。原本晴朗的空,霎時間,昏地暗,狂風大作,黃沙鋪蓋地地而來。老子急忙喊道:“毛猴快拉那阿難起身,與眾生肖等速速撤往高處沙峰。”然而,任憑毛猴如何強拉,那阿難就是紋絲不動,烏龍幫忙用龍尾去掃卷,也無濟於事。眼看黃沙越積越厚,老子隻得騎青牛召喚眾生肖後騰空而起,落往高處沙峰。
風沙足足刮了半個時辰,方停了下來。再看那一片綠地,茫茫黃沙一片,連林木都被黃沙掩埋。隻有那無數根半尺多高的水注,衝出黃沙,依然上下抖動。老子猛然覺悟,呼喚眾生肖道:“阿難還在黃沙下麵,爾等順水注噴出處,速速下挖。”
於是,眾生肖都最大限度膨脹自身,各顯其能,挖掘阿難。鼠掏、牛登、虎扒、兔撓、龍卷、蛇掃、馬踢、羊掘、猴抓、雞刨、狗撈、拱,一陣忙活,終於再現茵茵芳草,蓊鬱林木。隻見阿難依然盤腿坐於一顆老樹下,雙手合十,口中反複默念著“阿彌陀佛”咒語。阿難兩腿前依然還放有一個紫金缽盂,缽盂中裝滿聖水,聖水隨著阿難咒語,跳起無數根半尺多高的水注,上下抖動。老子照定阿難一指,阿難方如夢初醒,停止默念,起身朝老子及眾生肖作揖致謝。那跳動聖水,也回落紫金缽盂中,歸於平靜,竟然不進一顆沙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