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風卻不管這些。
輕輕的端起咖啡,向後靠在椅子上,閉目輕飲起來。
於是,大家的目光又轉到斯科特身上。
葉風可是說了,他和葉風達成了共識。
斯科特隻得背鍋,跟大家解釋。
這也是葉風的目的,斯科特是資深股票交易員,而且是有名的分析師。
從他這裏說出的話,更具有說服力。
“在90年代,電腦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高科技股票越來越多,股價也逐漸升高。1995年7月,納斯達克指數突破1000點;”
“網景公司在這一年IPO,當天開盤價為28美元,收盤時股價已翻番,公司的建立者Jim Clark持有公司20%的股份,上市首日身家已達5億美元。”
“從此,拉開了一場互聯網科技的大牛市。從95年到現在,短短不到4年,納斯達克指數已經從1000點漲到了2000點上方,翻了一倍。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納斯達克科技股牛市,也可以叫做‘科技牛’。”
可以說,網景的建立者Clark,給廣大互聯網老板指明了一條快速發家致富的道路:不要管公司是否賺錢,隻要能上市,分分鍾變億萬富豪。
之後不斷上市的公司中,也有很多優秀的常青樹,比如雅虎、亞馬遜、思科……眾多機構和投資者也不想錯過這種發財致富的好機會,哪怕跟著富豪老板們喝點湯也能大賺一筆。
人們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財務狀況這些重要信息毫不關心,隻要是和互聯網沾邊的公司就要買買買,火爆程度完爆一切其他行業。
“可是,已經漲這麼多了,這些互聯網公司的風險累積太多了。”
富蘭克林-楊,還是擔心不已。
好不容易和葉風合作,拉到這麼一個超級大客戶。
他可不想讓葉風的基金完蛋。
“楊,我們認為,趨勢已經形成,不管有多大的風險,指數還會慣性上衝。我樣需要做的,是緊跟趨勢賺錢。當然,我們有嚴格的風險控製,如果這條策略造成的損失,達到我們的止損線,我們自然會嚴格止損,更換策略。”
葉風的話,暫時打消了楊的顧慮。
葉風是發起人,是投資人,這團隊裏顯然話語權最大。
項目失敗了,所有人損失加起來,都沒有葉風的大。
葉風拍拍手掌,爽朗地笑說:“最後,告訴大家我們項目的利益分配。”
這句話,頓時引起了所有人的興致。紛紛豎耳傾聽。
“項目預計投資800-1000萬美元,持續一年。其中200萬美元作為軟件開發、硬件購買等費用,100萬美元作為團隊運營費用。用於交易投資的資金至少500萬美元起步,由楊所在的布朗銀行配資,加2-10倍杠杆。”
“項目扣除成本的盈利,70%歸投資人所有,30%由團隊所有人分配。每人分配的權重,由團隊所有人大會共同決定,具體數值由每人在團隊中的貢獻度決定。分配盈利的時間,為季度一次。如果項目運作良好,收益不錯,團隊中的人員,有優先投資權。但每人不能超過項目總資金的10%。”
“這些條款,都會寫進合同裏。大家的權益受到美國法律的保護。”
“哇~~哇~~”
聽到投入這麼大。
莫少名、俞晚舟、汪豔都掩口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