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十年寒冬?失去的十年!!(1 / 2)

薑明玉看著沉思的葉風。

那張好看的側臉,不禁有些著迷。

絲毫不知道,葉風在想著事關華國芯片產業的大事。

葉風知道,華國的芯片產業,在經過本世紀初欣欣向榮的數年之後,又一個長達近十年的寒冬,即將席卷而來。

這個寒冬,不僅屬於張如京,也不僅僅屬於中芯國際,而是屬於整個華國芯片產業。

葉風回憶著有關中芯國際的信息。

2003年底,台積電及其北美子公司向美國加州聯邦地方法院提交訴訟狀,起訴中芯國際侵犯專利權及竊取商業秘密。

台積電申請對中芯國際實施禁製令處分及賠償財務損失,起訴對象包括中芯國際在中海及美國的子公司。

中芯國際赴美上市的2004年,正是和台積電官司如火如荼之時,也因此,中芯的股價從一開始就遭受了巨大的壓力。

市場對於訟訴的悲觀預期,造成中芯國際的股價在上市首日就出現大幅破發,之後持續震蕩下行。

一年後,中芯國際和台積電達成庭外和解,根據和解協議,中芯國際賠償台積電1.75億美元,差不多占到中芯2003年年收入的50%。

這還僅僅是開始,2006年,台積電再次以中芯國際不遵守和解協議為由,將其告上加州法庭,指責中芯國際在最新的0.13微米工藝中使用了台積電技術。

漫長的官員反複打了三年。

加州法院開庭,台積電再次勝訴,中芯國際被迫付出更大的代價以取得和解:

在1.75億美金的基礎上,再賠2億美金,外加10%的股份。

據說,在接到律師通知的那一刻,張如果京在電話前放聲痛哭。

而和解的另一個不為人知的條件是張如京必須離開中芯。

幾天後,張如京便引咎辭職,離開了為之奮鬥了9年的中芯國際。

這次敗訴,對於整個華國芯片行業的惡劣影響是極度深遠的。

賠款讓公司元氣大傷,基本失去了投資和擴張的能力。在股東結構上被閹割過以後,中芯對於先進製程的研發投入也大打折扣。

在2008年前後,中芯和台積電在摩爾定律上的代差大概隻有不到1代,而到了2015年,這個代差被擴大到了3代。

即在整整5年裏,中芯在先進製程的研發上幾乎完全止步不前。

也讓華國趕超全球芯片頭部玩家的腳步停滯了近10年之久。

更讓人扼腕的是中芯的存儲器業務。

中芯在2008年之前,一直在存儲器工藝上保持著業內的領先水平,富士通,英飛淩等均為中芯的大客戶。

然而在訴訟賠償中元氣大傷的中芯,又接著在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中大受打擊,中芯的大客戶——從英飛淩獨立出來的存儲器業務部——奇夢達,宣布倒閉,最終徹底摧毀了中芯國際的存儲器業務,從此退出了存儲器市場。

而在幾千公裏外,另一家芯片大佬——三星電子,卻將張如京最為擅長的逆周期擴張戰略,如法炮製,並在次貸危機之後,借著智能手機興起的東風,一躍成為全球最領先的存儲器芯片製造商。

隨著張如京出走接踵而來的是中芯高層的持續動蕩,中芯的董事長在沒幾年裏換了好多任,中芯管理層陷入內耗而不可自拔,中芯的股價也一落千丈,曾經最低跌破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