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驚人之舉,神秘保險箱(1 / 2)

“宋師兄,此去中海,責任重大,困難重重。”

葉風在宋遠亭回國的時候,給他發了一封郵件。

“如果有事情搞不定,擺不平,可以到中海華國銀行,那裏我給你留下了一個保險箱。”

宋遠亭躺在床上。回想起葉風郵件裏提到的神秘保險箱。

最後沉沉睡去。

上任一周。

他的副手就告訴他一件事。

明天要去開一個設備會議,討論一廠進一台“米特”設備的事。

現在國際大廠是清一色的“米特”,不僅產能高,而且非常可靠,設備工程師基本不需要維修。

而中芯一廠這邊的東洋“荏原”設備,經常出問題,還經常零部件不到位,導致中芯的設備工程師不僅要東拚西湊,有時候還要自己做!

沒有人喜歡“荏原”,大家都希望換掉。

所以在宋遠亭上任之前,這件事就已經基本上定好了。

但是財務總監直接把建議打了回來,說理由不充分。

他對宋遠亭的原話是:“現在你是老大了,你來處理吧。”

設備會議的負責人是原來的廠長鄧覺韋,宋遠亭從來沒有打過交道。

他對這事兒毫無準備,一點兒都沒有底。

不過,宋遠亭二話不說,就直接就去了他的辦公室。

從鄧覺韋那得到的印象是:“怎麼都可以,關鍵是廠裏的需要是什麼。”

宋遠亭又去谘詢了台積電的晶圓部門經理,他的看法很明確,

“台積電用的是‘米特’,國際大廠用的是‘米特’,中芯的‘荏原’從一開始就不該用的。”

宋遠亭問了一圈,得到的反饋都比較明確。

他暗想:“笑話,誰都知道用先進的設備~~什麼叫一開始就不該用?也不想想進一套設備要多少錢?為什麼當時沒用‘米特’,你們大家心裏沒有點B數嗎?”

宋遠亭又去谘詢手下的製程工程師和設備工程師。

製程工程師也是支持‘米特’。

而設備工程師則很矛盾:“我們人手本來就不夠,現在突然來一個不同的機型要維護,我們的任務其實是加倍的。”

問題來了。

其實,這就是財務總監關注的問題。

這就是財務總監為什麼把方案打回來,讓宋遠亭自己拿主意。

新進一台“米特”設備,不但要花大價錢,而且維護費用還要加倍。

其他人的建議裏,沒有很好地論述好這個問題,應該如何應對和處理。

他們隻從自己的利益出發,來建議應該進一台先進的“米特”。

想到這裏。

宋遠亭清楚了自己要做的工作。

上任才一周,就碰到了這麼一個棘手的問題。

怎麼辦?

從個人角度說,宋遠亭在英特爾是和“米特”一同成長的,知識儲備都是有關“米特”的。

不誇張地說,“米特”出了任何問題,他都能自信地應對。

應用材料的服務體係也好。選“米特”,是大勢所趨,風險很小。

所以,根據他了解到的情況,他要硬是申請一台“米特”,財務總監也是擋不住的。

畢竟,做事的還是他們。

但是,如果出了問題,宋遠亭是要負責的。

怎麼辦?

宋遠亭就和手下的工程師一起做利弊分析。

分析做下來,所有的論據還是偏向於利用這個機會轉到“米特”。

畢竟,東洋的“荏原”設備,實在太難侍候了。

談到最後,就連設備工程師們也表示願意克服困難。

但是,高勞動強度下,出了錯怎麼辦?

宋遠亭實在不忍心看他們背黑鍋,